[发明专利]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0686.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国;张维;杨锐;陈亮;陈云逸;刘遵天;史嘉鑫;胡煜青;汪瑞;石建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E03F5/10;E03F5/14;E03F5/22;E03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液相流负压排液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放技术领域,公开了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包括多点分布的负压流体收集井及与各负压流体收集井连通的真空站,所述负压流体收集井设有通入用户的污水汇流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流体收集井内设有控制负压流体收集井与真空站通断的管道开合控制装置,所述管道开合控制装置包括浮力件及与所述浮力件联动的封堵件,封堵件始终位于液面以下。本发明提供的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通过采用纯液相流代替现有的多向流输送,减小了管道阻力,降低了系统能耗,增大了收集半径;通过采用纯机械结构的管道开合控制装置代替现有的电控阀门,降低了工程成本,且便于维护,提高了系统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及居住人口密集地区,污水的收集往往采用重力式管道收集方式,建筑物内的污水流入室外窨井,污水管道按一定的坡度敷设,污水依靠重力沿管道输送至污水提升井,然后由泵站提升到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村镇住户之间位置相对分散,特别是在农村地形变化较大、河流多的情况下,如依靠传统的重力管道收集方式,管道敷设难度较大,实施较困难,因此导致很多情况下,村庄的污水只能随意排放,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河道或水沟,对周围环境卫生和地表景观造成较大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公布号为CN105507410A公开了污水真空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汇流管线、真空收集井、真空输送管线、真空污水贮槽、真空泵站和污水处理器。污水经污水汇流管线进入真空收集井,当井内污水收集达到一定量时,污水沿着真空输送管线进入真空泵站,当污水在真空污水贮槽内的液位达到预定液位时,污水输送泵启动,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器进行净化处理。该技术方案将生活污水的收集方法由传统的重力收集改为真空收集,适合小城镇、农村等不适宜建污水处理厂的地区。该技术方案中公开的真空收集井包括阀井,从阀井内部向延伸的排污管,以及与排污管相连的真空阀门,真空输送管线安装在该真空阀门上;真空阀门包括工作腔,与排污管相对接的介质进口,与真空输送管线相连的介质出口,以及与工作腔相通、用于控制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通断的先导阀;在真空输送管线上还设有取气口,先导阀上设置有与该取气口相对接的真空接口,与大气相通的大气接口,以及用于感应阀井内部液位的压力接口,在压力接口上还装设有向下延伸至阀井的敏感元件,该敏感元件包括安装在压力接口上的气压传导管,以及与该气压传导管相连用于感应井内液位的感应管。
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气液混合流形式进行负压排液,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大量气体进入排液管,导致排液管内多为“气液”混合流(多相流输送)。多相流输送缺点为:
1)管道阻力损失大,导致真空站最大收集半径远小于纯液相输送的单相输送;
2)大量气体进入真空输送管线,并最终到达真空污水贮槽,导致真空泵频繁启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其为纯液相输送,减小了管道阻力损失,增大了真空站最大收集半径;同时避免气体进入流体管道,避免真空泵站的频繁启闭;另外,无需铺设管线到控制中心,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
本发明提供的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纯液相流负压排液系统,包括多点分布的负压流体收集井及与各负压流体收集井连通的真空站,所述负压流体收集井设有通入用户的污水汇流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流体收集井内设有控制负压流体收集井与真空站通断的管道开合控制装置,所述管道开合控制装置包括浮力件及与所述浮力件联动的封堵件,封堵件始终位于液面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丰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0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