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1047.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0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升敏;曹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线疝疝囊 缝合 装置 | ||
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角度的固定架、设在固定管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旋转的旋转手柄、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吻合器配合的钉仓和三个固定钳;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杆身和钉仓伸入的腔道,固定管的前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本发明通过固定管与三个固定钳的配合,可以将半球形的白线疝疝囊三个点的位置拉回至同一基础面上;然后通过吻合器将疝囊的三个点缝合,从而达到缝合疝囊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白线疝是发生在腹壁中线(即白线)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于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腹上疝。白线疝除肿块外多无显著症状,有时会误诊为腹壁脂肪瘤。手术是治愈白线疝的唯一有效方法。白线疝发生后通常采用普通外科手术进行修复,传统手术方式使用开放法修补术:(1)在疝部位做较长的垂直切口或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往深处分离,直至辨认疝或其突破口,确定有无疝囊;(2)如确定为疝囊,则切开疝囊并将其内容物还纳。然后分离疝囊,在腹膜平面高位结扎并切除多余疝囊并将疝囊残端等全部推入白线筋膜裂口下面;以尼龙线将白线筋膜拉拢缝合或折叠缝合。(3)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鉴于传统手术方式对病人身体创伤很大、术后并发症多,开放手术方式已经不受欢迎。目前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下白线疝修补术。具体手术步骤:一)在病人一侧的腹壁做3~4个穿刺孔,在监视器直视下将器械伸入腹腔内;二)利用缝针、缝线将白线疝的疝囊顶端、两个侧壁缝合,从而关闭疝囊形成的空间。三)在关闭了疝囊的腹壁内侧放置防粘连补片并适当固定。腹腔镜方式修补白线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近远期并发症少、修补效果确切、复发率小等明显优点。由于疝囊处于前腹壁并突出体表,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式需要在腹腔的狭小空间内把疝囊缝合、关闭,此为腹腔镜修补腹部白线疝手术方式的最难点。缝合关闭疝囊的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技术不容易掌握,极大的限制了腹腔镜方式修补白线疝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方便缝合白线疝疝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线疝疝囊缝合装置,包括能插入身体的固定管、用于固定和调整固定管角度的固定架、设在固定管后端用于驱动固定管旋转的旋转手柄、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吻合器配合的钉仓和三个固定钳;
所述固定管内设有供腔镜关节头直线型切割吻合器的杆身和钉仓伸入的腔道,固定管的前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三个并排设置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包括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第一直管通过弯管与第二直管连接,第一直管的管口朝向固定管的管口,第二直管的管口朝上且与第一直管垂直;
所述固定钳包括钳头组件、传动丝和操作手柄,传动丝的一端与钳头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包括手持部和丝杆螺母机构,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框体支架,所述框体支架内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设有限位孔,所述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螺母置于容置腔体内,所述丝杆包括位于中间的螺纹段、设于螺纹段一端的限位段和设于螺纹段另一端的延伸段,所述螺母与螺纹段螺纹配合,所述限位段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延伸段穿过框体支架后与传动丝连接;所述框体支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前面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一端与手持部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另一端通过前面板连接,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供延伸段伸出的通孔;所述钳头组件包括左钳头、右钳头和剪刀式的连杆机构,传动丝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钳头组件的开合;三个固定钳与三个导向管一一对应,传动丝的前端从固定管后端的管口进入后沿固定管到达固定板上并穿过导向管后折弯90°后引出;
所述旋转手柄呈锥形,旋转手柄套在固定管的后端,旋转手柄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未经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1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光带宽跟踪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音量调节方法、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