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外形翼通用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1334.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赵言正;王振炬;宿鹏飞;刘积昊;金言;顾龙飞;王波兰;顾村峰;贾军;王辉;梅小宁;郭云鹤;穆维民;贺祥;徐逸;杜溢华;杨博文;梁壮;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形 通用 测试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外形翼通用测试机构,包括模型固定支撑模块、测量模块、传感器测量模块、导向定位模块以及固定平台,模型固定支撑模块、导向定位模块都安装在固定平台上,传感器测量模块通过测量模块安装在导向定位模块上,模型安装在模型固定支撑模块上,传感器测量模块能够通过测量模块在导向定位模块上沿模型的轴向方向运动,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测量模块的位置调整,可以实现翼面在径向方向的任意点测量,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模型的翼面展开时间测量以及模拟载荷下的形变位移测量,位移传感器与气缸均经过系统标定,测量精度高,方便拆卸、更换,具有扩展性等优点,结构简单,通用性强,鲁棒性好,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设备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变外形翼通用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模型在飞行中,作用在翼面上的外载荷有:沿整个翼面作用的分布式动力、翼面本身的分布式质量力、安装在翼面上设备的集中质量力。在这些载荷的作用下,翼面会产生内力,包括弯曲、剪切和扭转,从而发生变形。此时对于翼面在变载荷下的形变量校核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模型采用折叠翼机构对提高模型的运输、储存和对载机的适应性、减小包装箱尺寸等具有重要意义,折叠翼机构展开性能关系到模型发射后能否正常飞行和既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其展开性能包括展开时间、展开冲击力和展开同步性等,故对折叠翼机构展开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战术模型折叠翼快速展开性能的测试技术》中采用的展开时间测量方法为利用电路的通-断-通,即为了测量四片折叠翼展开时间,利用转轴处电路触电来获得,当折叠翼折叠时,把电路设计成导通状态,输出低电压;翼面在展开过程中,电路中断,输出高电压,当翼面完全展开到位后,电路又接通,输出低电压。根据电路的通-断-通,便能得到翼面的展开时间。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测得翼面的展开时间,但其需要在折叠转轴处设置电路触点通过电路通断来实现,在实际测量中并不实用,而且无法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翼面进行展开时的测量。
专利文献CN102506734A公开了一种非接触测量机翼变形的装置,包括数码相机、刻度板和水平仪。通过刻度版上的刻度调整记录相机镜头主光轴,即通过镜头圆心且垂直于镜头平面的轴与两相机连线的夹角的角度,使其有效范围分辨力可精确到0.1°,但该装置虽然对于变形角度的测量精度较高,但无法直观测量到翼面在受载荷时的具体形变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外形翼通用测试机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外形翼通用测试机构,包括了模型固定支撑模块1、测量模块3、传感器测量模块4、导向定位模块5以及固定平台6;
所述模型固定支撑模块1、导向定位模块5都安装在固定平台6上;
所述传感器测量模块4通过测量模块3安装在导向定位模块5上;
所述模型2安装在模型固定支撑模块1上;
所述传感器测量模块4能够通过测量模块3在导向定位模块5上沿模型2的轴向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测量模块4包括传感器连接板13、光纤模块、气动模块、接近传感器14、位移传感器17以及光栅尺20;
所述光纤模块、气动模块、接近传感器14、位移传感器17、光栅尺20都安装在传感器连接板13上。
优选地,所述光纤模块包括光纤传感器19、光纤固定件24以及光纤滑槽25;
所述光纤传感器19通过光纤固定件24安装在光纤滑槽25上;
所述光纤固定件24能够沿光纤滑槽25长度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气动模块包括气缸导轨15以及气缸16;
所述气缸16上安装有位置标定装置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13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