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油藏流场优势通道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1763.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富;高岳;姜瑞忠;张海涛;李佩敬;张家良;万永刚;蒋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地址: | 30028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藏 优势 通道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油藏流场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筛选出流场评价主指标为面通量,副指标为动用系数;S2、计算面通量;S3、计算动用系数;S4、流场表征:利用ECLIPSE中的Grid模块,根据计算出的面通量表征出面通量场图,根据计算出的动用系数表征出动用系数场图;S5、利用面通量和动用系数进行优势通道识别:如果面通量场图中某一网格的面通量的值大于周围任一网格的面通量的值,并且动用系数场图中对应网格的动用系数的值大于周围任一网格的动用系数的值,则该网格存在优势通道,否则,不存在优势通道。本发明能够识别优势通道,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确定挖潜方向,制定调控措施,指导油田后期综合调整。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流场评价方法,具体是采用面通量和动用系数,来识别优势流场,进而指导油田下一步的调控挖潜,属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波及前缘往往不是均匀推进,而是沿着渗流阻力较小的部位“突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随着水驱冲刷,油藏流场发生不均匀变化,渗流阻力小的部位注入水冲刷强烈,形成优势流场,渗流阻力大的部位,注入水难以波及,形成弱势流场。注入水的波及程度,严重影响着油田的开发效果。
以往,我们往往采用剩余油饱和度场来指导调整挖潜工作,仅能体现地下原油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状态,并不能体现出优势通道和高倍冲刷部位,基于剩余油饱和度图,难以开展调剖堵水,转流线控流场的研究工作。因此,急需一套完整的油藏流场评价体系,对任意时刻的油藏流场均可做出准确评价。尤其是用来表征油藏流体的流动特征和分布规律,识别优势通道,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确定挖潜方向。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性的制定调控措施,进而指导油田后期稳油控水综合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油藏流场优势通道识别方法;
本发明以面通量为主指标,动用系数为副指标,综合采用两个指标,更加全面考虑各项因素,进行精细综合流场评价。其中,利用面通量和动用系数进行优势通道识别,来指导油田调控挖潜。
术语解释:
eclipse中的Grid模块,即网格模块,确定了模拟网格的基本几何结构和每个网格单元中的各种岩石特性(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净毛比)。根据这些信息,程序计算网格块孔隙体积、中点深度和块间透过率。用于估算储量,进行流体流动模拟,和储层开发规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油藏流场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分析地质静态因素和井间动态因素,筛选出流场评价主指标为面通量,副指标为动用系数;
影响油藏流场分布的因素有很多,综合分析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因素、动态因素。静态因素是影响油藏流场演变的内部因素,决定了整个油藏流场分布规律的大趋势,但若是没有动态因素的存在,流场是静止的;与静态因素相对应,动态因素作为流场分布的外因,从根本上决定了流场是如何演变的。不同的开发制度及举措都会产生不同的流场分布,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影响流场的宏观分布。
S2、计算面通量;
修改eclipse中DATE文件输出格式,INIT文件和SCH文件中的RPTRST中的输出格式,运行得到每个时间步的流动数据。对eclipse结果文件中得到的每个迭代步各网格的FLRWATI+,FLRWATJ+,FLRWATK+进行累加计算,编制eclipse结果文件处理软件,实现对面通量M的计算输出。
S3、计算动用系数;
计算各个区块每个网格的辅助指标(动用系数),计算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17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