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2236.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玲;郭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A61B5/02;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王淑梅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耳机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入耳部,入耳部适于贴合于佩带者的外耳道;脉搏传感器,设置于入耳部上,脉搏传感器适于采集外耳道的生物信息;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生物信息确定佩带者的脉搏数据。耳机的入耳部上设置有脉搏传感器,用户在佩戴耳机时,入耳部贴合于用户的外耳道,因此脉搏传感器能够紧密的贴合于用户外耳道皮肤,进而对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控制器确定耳机佩戴者的脉搏数据,实现通过耳机对用户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测,使得耳机的功能在满足播放音频或语音通话等基础功能基础上得到拓展,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智能设备日渐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环境中,耳机作为随身佩戴设备,其功能仍仅有播放音频和语音通话的基础功能,用途单一,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耳机组件。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包括:耳机,耳机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入耳部,入耳部适于贴合于佩带者的外耳道;脉搏传感器,设置于入耳部上,脉搏传感器适于采集外耳道的生物信息;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生物信息确定佩带者的脉搏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耳机的入耳部上设置有脉搏传感器,用户在佩戴耳机时,入耳部贴合于用户的外耳道,因此脉搏传感器能够紧密的贴合于用户外耳道皮肤,进而对用户的生物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控制器确定耳机佩戴者的脉搏数据,实现通过耳机对用户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测,使得耳机的功能在满足播放音频或语音通话等基础功能基础上得到拓展,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脉搏传感器可以是红外脉搏传感器,红外脉搏传感器能够利用特定波长红外线(如波长为570um或870um的红外线)对血管末端血液循环产生的血液容积的变化的敏感特性进行检测,具体为检测由心脏跳动引起的外耳道毛细血管中血氧蛋白含量变化,并将检测信号经处理后输出为同步于脉搏跳动的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用于表现生物信息。处理器接收到该脉冲信号(上文所述生物信息)后,根据脉冲频率计算得到具体的脉搏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脉搏传感器可以为压电、压阻式脉搏传感器,可采用微压力传感材料(如压电片或电桥等)作为检测端,微压力传感材料贴合与佩带者外耳道皮肤,并检测用于心脏跳动导致的末端血管脉动信号,并将该信号经处理放大后形成与佩带者脉搏同步的波形性信号或脉冲信号,并最终由处理器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具体的脉搏数据。
本发明通过利用耳机入耳部紧密贴合于用户外耳道的特性,实现了通过耳机检测用户脉搏数据,使得耳机的功能在满足播放音频或语音通话等基础功能基础上得到拓展,满足了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耳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耳机组件还包括:耳机盒,耳机盒设置有控制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显示装置;耳机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设置于本体内,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适于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连接,以将生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还适于控制显示装置显示脉搏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耳机组件包括耳机盒和耳机,其中为保证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减小耳机重量和外形尺寸,控制器设置于耳机盒中。同时,耳机盒上还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显示装置,耳机上设置有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可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指令交互。耳机通过无线数据连接将脉搏传感器检测到的生物信息(如脉冲信号)发送至耳机盒,由设置在耳机盒中的控制器对生物信息进行处理,以得到直观的脉搏数据,并通过设置在耳机盒上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以使佩戴者能够直观地看到脉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春沐源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