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场景模型共享的方法、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2795.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8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斌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T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金无量 |
地址: | 3622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场景 模型 共享 方法 系统 增强 现实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场景模型共享的方法、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取创作用户基于第一场景空间制作的可共享载体模型;根据该可共享载体模型获取模型源信息,将该可共享载体模型和该模型源信息打包为场景模型,将该场景模型上传至服务器;获取第二场景空间;在该第二场景空间与该第一场景空间的吻合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收该场景模型并向浏览用户进行显示,从而解决了在场景模型共享中受限较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场景模型共享的方法、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为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为AR)和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简称为MR)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可以通过在智能终端,例如可穿戴智能终端上安装VR、AR或MR技术进行体验。例如,AR技术的一般工作原理为:智能终端通过摄像头拍摄图像或者录制视频,然后识别拍摄到的图像或者视频中的目标物体;对目标物体进行跟踪;获取与目标物体相关联的AR虚拟内容,对图像帧进行渲染,将所述AR虚拟内容叠加在目标物体上,并最终显示在智能终端上。在相关技术中,VR、AR或MR技术一般只能通过单机、同场景局域网(即相同的时间和地点)或同时间同视角局域网来实现,导致在场景模型共享中受限较多。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场景模型共享中受限较多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场景模型共享中受限较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场景模型共享的方法、系统、增强现实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场景模型共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创作用户基于第一场景空间制作的可共享载体模型;
根据所述可共享载体模型获取模型源信息,将所述可共享载体模型和所述模型源信息打包为场景模型,将所述场景模型上传至服务器;
获取第二场景空间;
在所述第二场景空间与所述第一场景空间的吻合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场景模型并向浏览用户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创作用户基于第一场景空间制作的可共享载体模型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场景空间,根据所述第一场景空间进行场景校验;其中,所述场景校验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场景空间的几何特征进行校验;或者,获取设置于所述第一场景空间的特征码进行校验;
在所述场景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指示所述创作用户制作所述可共享载体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场景空间与所述第一场景空间的吻合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场景模型并显示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浏览用户根据所述场景模型添加的第一交互信息,将所述场景模型和所述第一交互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交互信息包括:基于所述场景模型的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创作用户基于第一场景空间制作的可共享载体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空间建立第一空间模型,获取所述创作用户基于所述第一场景空间制作的三维模型,并将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第一空间模型组成所述可共享载体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第二场景空间与所述第一场景空间的吻合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接收所述场景模型并向浏览用户进行显示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场景空间建立第二空间模型,比较所述第一空间模型和所述第二空间模型的匹配度,根据所述匹配度获取吻合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斌,未经于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