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3119.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6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忠;李金玲;张永福;张景寿;张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世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2;F23D14/46;F23D14/82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吕诗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燃气 回火 | ||
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所述炉头上盖外壳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炉头上盖外壳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所述燃烧室通过所述供气孔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混合。本申请采用在混合供气通道进气口处设置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旋流扇会形成多股旋转气流,多股旋转气流在惯性和充气作用下会在混合供气通道中形成不断上升的气流漩涡,从而使得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后通过供气孔输送给燃烧室,混合供气通道中不存在阻挡燃气和空气流动的部件,防止了大量的燃气和空气滞留而导致炉头回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
背景技术
炉头是炉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是将燃气和空气引入燃烧室以供燃烧,燃气的燃烧、火焰的方向、燃气的消耗、炉头的维护等都与炉头的构造有关。为了使得燃气充分燃烧,传统的炉头通常会在燃烧室的下方设置一个混气室,燃气和空气在混气室充分混合后再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如中国专利ZL200610060139.0公开的一种预混燃烧器,p_该燃烧的主火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混气室、连接所述混气室下端开口且侧壁设有进风口的风室、从底部伸入所述风室的进气管、在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风室内一端设置的主火喷嘴、覆盖在所述混气室上端开口的出火孔板,所述混气室中设有多块将混气室分隔成多个空间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设有多个气孔,多块所述多孔板中不同块的多孔板上气孔的孔径大小不同,所述主火喷嘴的侧壁设有周向均布的喷气孔,通过设置多孔板将混气室分隔为多个空腔,使得从风室进入的空气和进气管上的主火喷嘴喷入的燃气在多孔板分隔的作用下,减小气流的流速,使其充分混合,从而使得燃烧充分、燃烧效率高。
然而,该技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由于多孔板的设置,大大减缓了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的供应速度,使得混气室中存有大量的燃气和空气,当燃气供应速率调小或者关闭时,火的燃烧速度容易大于混合气体的供应速度,使得燃烧室内的火焰顺着混合气体供应方向燃烧入混气室内,导致炉头回火,影响炉头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该炉头的结构简单紧凑,可以有效防止炉头回火的问题,确保炉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混合燃气用防回火炉头,包括炉头上盖外壳,所述炉头上盖外壳上设有燃烧室,所述炉头上盖外壳内部设有混合供气通道,所述燃烧室的侧壁环设有供气孔,所述燃烧室通过所述供气孔与所述混合供气通道联通,所述混合供气通道的进气口设有旋流扇,燃气和空气通过所述旋流扇形成至少两股旋转气流并进入到所述所述混合供气通道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供气通道包括包围在所述燃烧室外侧壁的扩散通道和联通所述扩散通道的进气通道,所述旋流扇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供气通道内还设有分流扇,所述分流扇设置在所述旋流扇上方,所述分流扇用于将进入混合供气通道的燃气和空气进行二次旋流混合和分流。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扇包括至少三片扇叶,至少三片所述扇叶呈涡旋发散式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底部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的侧壁上端设有钢环片,多个钢环片叠加焊接,所述钢环片表面冲压有循环起伏的波浪压痕,相邻两所述钢环片之间的空隙构成所述供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供气孔在水平方向与所述混气室上端开口周向成30°-60°。
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扇与所述旋流扇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方向上。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室的深度为5-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世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世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