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3657.X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6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骆广生;王德强;杨凯;王强;李金忠;杨振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C08F8/22;C08F8/20;C08F112/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27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聚苯乙烯 循环 反应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循环反应釜、循环泵、前置换热器、微混合器、后置换热器首尾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混合器为微筛孔分散混合器或膜分散微混合器;
所述微筛孔分散混合器,至少含有1个孔径为0.5 ~ 1 mm的微筛孔;所述膜分散微混合器,至少含有一张面积≥10 mm2的微孔膜,模孔径为50 ~ 500 μm。
3.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加入聚苯乙烯和催化剂、加入溴化剂溶液、老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聚苯乙烯和催化剂;将聚苯乙烯溶液和催化剂加入循环反应釜中,混合得到聚合物溶液,降温至-10~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溴化剂溶液,聚合物溶液从循环反应釜中进入微混合器,溴化剂溶液进入微混合器中,
控制进入微混合器的聚合物溶液温度为-5℃~5℃,控制进入循环反应物釜的物料温度≤10℃;微混合器内聚合物溶液与溴化剂溶液的质量流量比为25:1~10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溶液降温至-10~0℃后,开始在装置中进行循环,控制进入微混合器的聚合物溶液温度为-5℃~5℃,控制进入循环反应物釜的物料温度≤10℃,然后和溴化剂溶液进行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重均分子量为2000-250000 g/mol,所述聚苯乙烯溶液,聚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5%~15%;所述催化剂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为1%~1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Al、Sn、Sb的金属粉末或Al、Sn、Sb的卤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溴化剂溶液为Br2或BrCl的溶液, Br2或BrCl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20%~100%,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溴氯甲烷、二溴甲烷、溴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二溴乙烷、1-溴-2-氯乙烷、1,2-二溴乙烷、1,1,2-三溴乙烷、1,1,2,2-四溴乙烷、1,2-二溴丙烷、1-溴-3-氯丙烷、1-溴丁烷、2-溴丁烷、2-溴-2-甲基丙烷、1-溴戊烷、1,5-二溴戊烷、1-溴-2-甲基丁烷、1-溴己烷、1-溴庚烷、溴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及其上述溶剂的液体异构体、同系物、类似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溴化聚苯乙烯的循环微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溶液,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溴氯甲烷、二溴甲烷、溴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二溴乙烷、1-溴-2-氯乙烷、1,2-二溴乙烷、1,1,2-三溴乙烷、1,1,2,2-四溴乙烷、1,2-二溴丙烷、1-溴-3-氯丙烷、1-溴丁烷、2-溴丁烷、2-溴-2-甲基丙烷、1-溴戊烷、1,5-二溴戊烷、1-溴-2-甲基丁烷、1-溴己烷、1-溴庚烷、溴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及其上述溶剂的液体异构体、同系物、类似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山东旭锐新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6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热熔棉
- 下一篇:远红外自发热防菌低温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