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制衣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4406.3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权;齐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H42/00 | 分类号: | A41H42/00;A41H43/02;D05B23/00;D05B25/00;D05B3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刘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可重构 柔性 制衣 生产线 | ||
本发明提供了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制衣生产线,属于制衣设备领域,包括成流水线依次设置的多个单元,多个单元之间通过传送带实现布料的传送,多个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智能验布单元、裁切单元、送料单元、网袖口单元、上袖单元和衣领驳罗纹单元,智能验布单元识别布料中的不合格区域后进行裁切,然后裁切完成的布料抓取到传送带上进行网袖口和衣领驳罗纹设置,用来制衣领,保证领形圆顺,罗纹拉力要均匀。本发明将多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形成统一的生产线,模块化设备、可重构规划和六轴机械手形成柔性化产线,实现了产线中设备的一机多用,多机共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衣设备领域,涉及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制衣生产线。
背景技术
衣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不再是保暖等基本功能,对样式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衣服的款式也多种多样,潮流趋势变化很快,衣服款式的迭代更新也更快,目前衣服的制作工艺从传统的加工作坊向流水线操作方式发展,但是流水线的每个工作现在还多是靠人工完成,属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高,而且衣服的质量对操作人员的水平有很大,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目前的制衣生产线,个别工位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是无法成生产线设置,还是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提升工作效率。
传统衣服制造模式需要变革,发展遇到瓶颈,面临新问题,衣服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存在招工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招工率不足80%,人力成本高于30%;生产模式不变,导致该产业开始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转移,即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急需对衣服传统的制造模式进行自动化变革,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发展。
目前衣服制作的生产线主要存在以下4大问题:1、原料柔软且作业要求精准,操作难度大,需要机器人智能化;2、工序多且工艺复杂,设备调试周期长,需要机器人单元模块化;3、衣服产品种类多,转款转码频繁,需要产线柔性化;4、专用自动化设备少,需要改造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制衣生产线,从布料卷上料到打标包装设置为流水线,多个工位实现智能操作,可节省50%以上的人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块化可重构柔性制衣生产线,包括成流水线依次设置的多个单元,多个单元之间通过传送带实现布料的传送,多个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智能验布单元、裁切单元、送料单元、网袖口单元、上袖单元和衣领驳罗纹单元,
智能验布单元,用来识别布料中的不合格区域,通过控制程序,使所述裁切单元避开不合格区域进行裁切;
裁切单元,用来按照设定的图案进行布料的裁切成块;
送料单元,将上述裁切完成的布料抓取到传送带上;
网袖口单元,将裁切后的布料缝制成筒状衣袖;
上袖单元,用来将衣袖缝制到衣服上;
衣领驳罗纹单元,用来制衣领,保证领形圆顺,罗纹拉力要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上袖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设置在所述衣领驳罗纹单元的前后两端,其中一个上袖单元完成一个衣袖的缝制,经过衣领驳螺纹单元后,另一个上袖单元完成另外一个衣袖的缝制。
进一步的,所述衣领驳罗纹单元的后端还依次设置上袖单元、检测单元、包装单元和分类装箱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托盘底板上的检测台,检测台的上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检测相机,检测相机设在检测台的正上方,检测台靠近包装单元的一侧也设有六轴机械手,六轴机械手的执行端设有横架,横架的两端对称设有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出力轴端设有对衣服进行夹持的夹紧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44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