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4824.2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6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洪东流;朱喜双;李博;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B21D43/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管件大 角度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内支撑芯模位于下模板上,内支撑芯模外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内壁的第一支撑面,外抱模套设在内支撑芯模外部,外抱模内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外壁的第二支撑面,上模板位于下模板上方,缩口凹模位于上模板底部且缩口凹模底部设有与内支撑芯模对应设置的缩口模槽。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通过内支撑芯模和外抱模结合对管壁的内外壁进行支撑,在管件缩口过程中对管壁进行保护,有效防止管壁发生形变,从而减少后续整形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
背景技术
对于薄壁管件进行大角度缩口时,通常采用旋压工序。旋压加工时容易造成管壁形变,通常会对管件内部增加内支撑。然而,由于管件壁薄的限制,管壁与内支撑之间即便存在较小的间隙,仍然会在缩口时引起管壁的形变。为了修复这种形变,通常后续需要增加整形工序,这就使得缩口加工的工序增加,加工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包括:上模板、缩口凹模、下模板、内支撑芯模、外抱模;
内支撑芯模位于下模板上,内支撑芯模外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内壁的第一支撑面,外抱模套设在内支撑芯模外部,外抱模内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外壁的第二支撑面,上模板位于下模板上方,缩口凹模位于上模板底部且缩口凹模底部设有与内支撑芯模对应设置的缩口模槽。
优选地,还包括外抱回位外套,外抱模包括多个外抱块,多个外抱块围绕内支撑芯模设置,多个外抱块外壁共同形成环形设置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外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外抱回位外套套设在外抱模外部,外抱回位外套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优选地,外抱回位外套与上模板连接。
优选地,缩口凹模上设有安装通槽,外抱回位外套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杆,连杆伸入所述安装通槽且其上端设有限位块。
优选地,连杆外部套设有承压弹簧,承压弹簧两端分别抵靠缩口凹模和外抱回位外套。
优选地,缩口凹模底部设有围绕所述安装通槽下端形成的第一限位槽,外抱回位外套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承压弹簧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地,内支撑芯模包括沿圆周分布的多个内支撑块,多个内支撑块外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
优选地,下模板顶部设有用于容纳内支撑芯模的容纳槽,内支撑块下端位于所述容纳槽内,内支撑块外壁设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远离内支撑块一端抵靠所述容纳槽内壁。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芯棒,所述容纳槽中部设有开口,支撑芯棒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从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槽内,多个内支撑块围绕支撑芯棒布置。
优选地,下模板顶部还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柱。
本发明中,所提出的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内支撑芯模位于下模板上,内支撑芯模外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内壁的第一支撑面,外抱模套设在内支撑芯模外部,外抱模内壁设有用于支撑管件外壁的第二支撑面,上模板位于下模板上方,缩口凹模位于上模板底部且缩口凹模底部设有与内支撑芯模对应设置的缩口模槽。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通过内支撑芯模和外抱模结合对管壁的内外壁进行支撑,在管件缩口过程中对管壁进行保护,有效防止管壁发生形变,从而减少后续整形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斜口薄壁管件大角度缩口模具的内支撑芯模、外抱模与缩口管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4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