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5019.1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方永炜;项灵芝;邹冲;姚晨光;朱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9/14 | 分类号: | C08G69/14;C08G69/16;C08K9/04;C08K3/22;C08K5/20;C08K1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梦媚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铝 填充 浇铸 尼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己内酰胺100份,己内酰胺钠2‑3份,活化剂0.5‑1份,预处理纳米氧化铝1‑5份,抗氧剂1098 0.5‑1份,抗氧剂626 0.5‑1份;预处理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氧化铝与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加入至球磨机中,经过球磨混合得到预处理纳米氧化铝。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物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用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对纳米氧化铝进行了特殊的表面处理,解决了纳米氧化铝易团聚的问题,能很好的保持纳米尺度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能显著提高浇铸尼龙组合物的强度、冲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材料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产品之一,纳米材料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一批新产业的出现,而且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纳米粒子应用最广,发挥最大,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然而,纳米粒子因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效应等特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纳米粒子具有高的表面活性和表面能,自身及其容易团聚,致使表面能降低,表面活性降低,导致了纳米粒子许多优异的性能消失。因此,纳米粒子优异性能的发挥是以粒子在介质中的分散为前提和基础的,对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成为必然修饰。
纳米氧化铝粉体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和优异的力学、光学、阻燃性能,但其表面具有亲水性并且及易团聚,不能很好的保持纳米尺度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用硅烷偶联剂对粉体改性后也难达到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所述预处理纳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氧化铝与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加入至球磨机中,经过球磨混合得到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处理的纳米氧化铝,即预处理纳米氧化铝。通过球磨混合,能够处理纳米粒子表面,使其不易团聚。
进一步方案,所述纳米氧化铝与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的重量比为1000:(30-50)。优选为1000:30、1000:40或1000:50。
进一步方案,所述球磨混合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10-20分钟。优选温度为60℃、70℃或80℃,优选时间为10分钟或20分钟。
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化剂为甲苯二异氰酸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所述的纳米氧化铝填充浇铸尼龙6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配比将己内酰胺、己内酰胺钠置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30-140℃,合釜开泵负压除水3-5min,搅拌速度为400-500转/分钟;开釜按比例加入预处理纳米氧化铝、活化剂、抗氧剂1098、抗氧剂626搅拌均匀后浇铸至模具中,模具温度160-180℃,固化时间维持30-40分钟。制备得到浇铸尼龙组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用椰油基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对纳米氧化铝进行了特殊的表面处理,解决了纳米氧化铝易团聚的问题,能很好的保持纳米尺度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能显著提高浇铸尼龙组合物的强度、冲击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用试剂的型号以及供应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0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