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波智能滑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5204.0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魏爱拴;王明杰;左凯;严孟凯;张英;党万恒;包陈义;孔学云;李跃谦;闫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14 | 分类号: | E21B34/14;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波智能滑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滑套上壳体、滑套外壳体、滑套下壳体、连接体、中心管、下接头;滑套外壳体内设滑套内壳体,滑套内壳体和滑套外壳体之间环形空间内设液压滑套,滑套外壳体和滑套内壳体侧壁均设置滑套口,液压滑套侧壁设置连通孔;中心管外设控制腔体,控制腔体上端与连接体连接,下端与堵头连接;滑套下壳体内设电池组、液压泵、控制模块;液压泵的活塞上腔通过第一液压管与液压滑套上端环形空间连通,液压泵的活塞下腔通过第二液压管与液压滑套下端环形空间连通。本发明省去了投球带来的管柱通径逐级减小,滑套后期不能关闭的弊端,实现了不限级数的压裂技术,实现了后期可控开采等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压力波智能滑套。
背景技术
水平井开采技术是提高单井产量和高效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的先进技术,由于水平井储层段长、非均质性强,若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改造针对性不强、效果差,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目前开采低孔、低渗油气藏的最好方法,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工艺多使用滑套装置来实现,滑套装置的开关多采用投球或连续油管。经实践,目前的滑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投球滑套打开后不能自锁;2、投球滑套由上到下球座内径逐渐减小,且分段数有限制。3、井筒通道逐级变小,流动阻力大。4、工具无法下入,井筒维护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压力波智能滑套,能有效解决以上滑套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压力波智能滑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滑套上壳体、滑套外壳体、滑套下壳体、连接体、中心管、下接头;所述滑套外壳体内部设置有滑套内壳体,所述滑套内壳体下端位于滑套下壳体内部,所述滑套内壳体和滑套外壳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置有可纵向滑动的液压滑套,所述滑套外壳体和滑套内壳体的侧壁均设置有滑套口,所述液压滑套侧壁设置有连通孔;所述中心管外部设置有控制腔体,所述控制腔体上端与连接体连接,下端与设置于中心管外侧的堵头连接;
所述滑套下壳体内设置有电池组、液压泵、控制模块,所述电池组为控制模块和液压泵提供动力,所述电池组通过滑套内壳体、连接体、滑套下壳体共同卡扣固定,所述液压泵和控制模块连接,整体通过滑套内壳体、连接体、滑套下壳体共同卡扣固定;所述液压泵的活塞上腔通过第一液压管与液压滑套上端环形空间连通,所述液压泵的活塞下腔通过第二液压管与液压滑套下端环形空间连通。
所述上接头上部设置有内螺纹,下部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所述上接头下部通过外螺纹与滑套上壳体连接,下部通过内螺纹与滑套内壳体连接。
所述连接体和堵头侧壁均设置有轴向穿线孔。
所述滑套内壳体侧壁开设有油腔,用于第一液压管、第二液压管分别向液压滑套上端、下端环形空间传递液压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首次将压力波传输、控制技术与压裂工艺相结合,可以实现无限级分段压裂。压裂作业时通过地面脉冲波发生器产生脉冲波,脉冲波通过压裂管线和管柱传递到井下压力波智能滑套,压力波智能滑套控制模块接受信号指令,控制模块通过井下液压泵执行指令,实现压力波智能滑套的开关。本发明省去了投球带来的管柱通径逐级减小,滑套后期不能关闭的弊端,从而实现了不限级数的压裂技术,同时还可以实现后期的可控开采等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压力波智能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接头,2-滑套上壳体,3-滑套内壳体,4-滑套口,5-液压滑套,6-第一液压管,7-液压泵,8-控制模块,9-连接体,10-中心管,11-堵头,12-下接头,13-电池组,14-第二液压管,15-滑套外壳体,16-滑套下壳体,17-控制腔体,A-活塞上腔,B-活塞下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喷涂缠绕保温管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眼科房角眼前节图像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