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及构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5695.9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张耀;袁碧玉;肖朝乾;周波;房立凤;高继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超高 岩溶 空洞 隧道 格构式防落石 结构 构筑 方法 | ||
1.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包括穿越超高岩溶空洞的隧道结构(1),其特征是:所述隧道结构(1)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底部坐落在位于稳定基岩面之上的隧道基础(2)上,隧道基础(2)上设置跨越隧道结构(1)且沿线路纵向延伸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所述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上部呈三角形,顶端与岩溶空洞顶板相接,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外侧拉紧包裹安装被动防护网(6);所述隧道结构(1)横向两侧外填筑隧道弃碴形成反压体(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竖向立柱(3)、横向梁(4)、纵向梁(5)和倾斜梁(7)构成;所述竖向立柱(3)沿线路纵向间隔对称设置在隧道结构(1)两侧,底部设置在隧道基础(2)中,顶部延伸至岩溶空洞顶板附近;所述横向梁(4)竖向间隔设置在对应的竖向立柱(3)之间,并与之固结;所述纵向梁(5)竖向间隔设置在同侧的竖向立柱(3)之间,并与之固结;所述倾斜梁(7)下端分别与对称设置的竖向立柱(3)顶部连接,上端连接为一个整体且与岩溶空洞顶板相接,形成三角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竖向立柱(3)设置间距为4-6m,截面尺寸不小于1.5m╳1.5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梁(4)、纵向梁(5)设置间距为2-4m,截面尺寸不小于0.5m╳0.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型超高岩溶空洞隧道格构式防落石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被动防护网(6)采用高能级小变形材料制作,网格尺寸不大于0.2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防落石弹性隧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反压体(10)设置高度与隧道结构(1)的顶部高程相一致。
7.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一种大型岩溶空洞防落石弹性隧道结构的构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清除隧道结构(1)底部对应位置的松散土石,直至稳定基岩面;
②施工隧道基础结构(2),在设置竖向立柱(3)位置预留基础基坑;
③待隧道基础(2)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施工隧道结构(1)钢筋混凝土;
④施工竖向立柱(3)钢筋混凝土,并在相应位置预埋横向梁(4)、纵向梁(5)和倾斜梁(7)的连接钢筋;
⑤采用隧道弃碴分层对称填筑反压体(8);
⑥施工横向梁(4)钢筋混凝土;
⑦施工纵向梁(5)钢筋混凝土;
⑧施工倾斜梁(7)钢筋混凝土;
⑨在倾斜梁(7)、横向(4)、纵向梁(5)和竖向立柱(3)构成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侧施工被动防护网(6),并张拉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69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