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加密技术的隔离环境数据传递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6036.7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文;黄鹏;段雷;郭亚兵;于洪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6;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加密 技术 隔离 环境 数据 传递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加密技术的隔离环境数据传递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分离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发送主控模块、加密模块、编码显示模块以及发送通信接口模块;所述发送主控模块用于发送设备逻辑调度和算法支持;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接收主控模块、解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以及接收通信接口模块;所述装置设置了可分离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实现两个系统距离较远情况下的数据导入;内置加密算法,采用数字信封技术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和伪造,实现在传输中对敏感数据的安全保密;采用嵌入式的设计方案,设备体积小、成本低;内置通讯模块支持更加丰富的硬件接口和协议,使得设备的应用场景适应性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加密技术的隔离环境数据传递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政府、银行、军队等保密单位内部大量部署内部涉密网络,这些网络环境与外部非涉密网络或广域互联网网络间数据导入/导出交互操作和信息备份,目前主要通过安全隔离网闸或通过光盘等媒介作为网间数据交互的物理隔离传送介质。传统的网闸设备成本较高,一般售价在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对于一些只是实现小量数据传输不定时传输应用的信息系统,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增加了实施费用;采用光盘等介质,需要借助人工管理,较为复杂,近年来虽然出现的自动机械手臂的刻录管理方式,整个系统比较复杂,可靠性较低,且在信息交换的实时性不高。
此外,除上述方式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简易的单向传输装置,借助图像技术或射频技术进行数据传递,但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在硬件方面需要借助于工控机或工业控制主板硬件,以及桌面操作系统或服务器操作系统,设备整体体积较大、成本高,同时,由于包含了许多不必要的功能模块,整体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二是已有设备采用的一体化方式,并不能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临时存储、中转等应用,特别是两个网络间距离较远的情况下,无法直接部署设备;三是数据传输过程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数据容易遭到攻击,从而导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被替换、更改或信息泄露,影响了网络安全;四是大都采用网络接口方式,使得使用环境收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硬件成本高、保密性差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加密技术的隔离环境数据传递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分离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所述发送设备包括发送主控模块、加密模块、编码显示模块以及发送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发送主控模块通过发送通信接口模块获取原文数据,将所述原文数据发送至加密模块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所述加密数据与原文数据拼接后得到编码信息;
所述加密模块用于对从发送主控模块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所述编码显示模块将发送主控模块生成的编码信息输出至显示设备,供接收设备采集;
所述发送通信接口模块用于提供发送设备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完成数据接收和反馈。
所述接收设备包括接收主控模块、解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以及接收通信接口模块;
所述接收主控模块轮询检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接收的图像信息,若检测到图像信息发生变换,采集图像信息传输至数字图像处理模块获得解码信息,对所述解码信息通过解密模块解密,完成数字签名验证,如果验证成功,通过接收通讯接口模块传出所述原文数据;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信息;
所述数字图像处理模块用于图像数据解析,将解析得到的解码信息发送给接收主控模块;
所述解密模块用于由接收主控模块获得的信息进行解密处理;
所述接收通信接口模块用于提供接收设备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完成数据接收和反馈。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6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