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6217.X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6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明中远;肖满;万鹏;马志强;张建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3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水 监测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将井体设置为同轴的内管和外管的形式,外管顶部由管帽进行保护、密封处理,保证气密性,以水泵作用于内管的顶部,通过顺次空间连通的地下水的水域、外管和内管,将地下水抽提进行洗井和采样;在内管和外管间、外管和地下水的水域间设置紧固单元,保证监测井本身的稳定和工作顺利;在安装过程中,通过逐层固定的方式进行地下水的水域和外管间、外管和内管间的配置及位置调整,达到妥善安装的目的。本发明可以使用水泵直接与内管连接,操作简便快捷,灵活性高,可以有效避免取水过程造成的交叉污染,降低抽出地下水中的悬浮颗粒物,不影响传统地下水监测井的原有功能,不需要增加额外保护,不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社会上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急速递增。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水源枯竭,再加上地表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根据《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5100个水质监测点位中,地下水较差级和极差级比例占总数的2/3。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地下水污染情况,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和防治。2015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同时提升监管水平,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环发〔2011〕128号)中提出: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复杂、有机污染日益凸显、污染总体状况不清的现状,基于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国水资源评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从区域和重点地区两个层面,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到2015年底前完成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工作,基本掌握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深入分析地下水污染成因和发展趋势。
在实际的地下水监测和防治的过程中,地下水监测井是地下水调查和监管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地下水监测井在结构上设计简单,一般为2英寸的PVC-U塑料单井管结构,基于监测井完井后需要及时洗井,故建井结束后需要进行水样采集,而监测井抽出的水应清澈透明,浊度在5NTU以下才为合格,洗井和采样通常使用贝勒管,在场地地下水埋深较深、涌水量较大、地下水水质较浑浊的情况下,采用贝勒管等取水手段的效率极低,单井洗井需要12h以上,往往不能满足现场洗井和采样的需求,进一步来说,还存在因为贝勒管损坏而造成的井管堵塞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地下水监测井在结构上较为简单,采用贝勒管等取水手段进行洗井和采样的效率极低,单井洗井需要12h以上,往往不能满足现场洗井和采样的需求,还存在因为贝勒管损坏而造成的井管堵塞等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地下水监测井及其安装方法,主要适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水样的采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外管顶部的所述内管和外管间设有管帽;所述内管和外管间、外管和地下水的水域间设有紧固单元;所述内管、外管空间连通,所述外管和地下水的水域间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底部高于外管的底部,所述内管的底部均匀分布设有若干通孔,内管和外管通过所述通孔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长度比外管的长度短50cm。
优选地,所述外管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井壁管段、筛管段和沉砂管段;外管和地下水的水域间通过所述筛管段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筛管段外包裹有1~2层纱布。
优选地,所述紧固单元包括设于外管外侧底部、地下水的水域和外管外侧面间的填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62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式拉纸辊轴承座
- 下一篇:一种瘢痕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