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6228.8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7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茉弦;敖丽娟;李喆;陈绍春;罗凯旋;冯湘君;许永安;刘垚;王蕾;蒋飞云;周娅;徐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智畅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7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瘢痕 治疗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瘢痕治疗设备。该设备包括:载药微泡注射模块,用于将载药微泡注射至有瘢痕组织的患者;超声发射模块,用于对瘢痕组织进行超声辐照,以使瘢痕组织的载药微泡由血管内释放至瘢痕组织,以对瘢痕组织进行治疗。通过执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安全便捷、靶向性高的抑制瘢痕增生的治疗效果。该设备操作方便、无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对操作者的要求较低,易于实施。本治疗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并减少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瘢痕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对于人们产生较多困扰的瘢痕来说,采用何种设备进行有效的治疗,已经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各种创伤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统称为瘢痕。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但修复过度将导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其形成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包括多种微细胞作用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结缔组织(如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异常活化、增殖、合成、分化和分泌。反过来,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的异常和HS形成的某些细胞信号通路的失调。如TGF-β1/Smad途径。HS通常是手术创伤以及烧伤的结果,常见于皮肤颜色较浅的人,呈红色,隆起并伴瘙痒,而且局限在伤口周围,持续生长数周或数月,引起瘙痒、疼痛、烧灼感和不适等问题,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HS的防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但是上述疗法的药物吸收率不高且靶向性较差,容易引起瘢痕组织以外区域的不良反应。寻找一种能把副反应降到最低的靶向治疗设备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可以实现安全便捷、靶向性高的抑制瘢痕增生的治疗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瘢痕治疗设备,该设备包括:
载药微泡注射模块,用于将载药微泡注射至有瘢痕组织的患者;
超声发射模块,用于对瘢痕组织进行超声辐照,以使瘢痕组织的载药微泡由血管内释放至瘢痕组织,以对瘢痕组织进行治疗。
可选的,所述超声发射模块包括:
固定单元,用于控制脉冲信号发射单元固定至瘢痕组织治疗位置;
脉冲信号发射单元,用于提供电能脉冲信号给换能器单元;
换能器单元,用于将电能转化为声能,以得到预设频率的超声波。
可选的,所述超声发射模块,具体用于:
对瘢痕组织进行超声辐照,通过超声空化效应使载药微泡破裂,以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开放,将载药微泡中的药物成分释放后被吸收并作用于瘢痕组织。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瘢痕组织图像;
病理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瘢痕组织图像,识别瘢痕组织的病理,并确定载药微泡中的药物成分。
可选的,所述载药微泡中的药物成分包括:5-氟尿嘧啶、维拉帕米、博来霉素、咪喹莫特以及干扰素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瘢痕组织的病理包括:瘢痕颜色、瘢痕形状以及瘢痕深度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62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水监测井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型化星载Ka频段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