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7994.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80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秘光明;徐建科;李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阳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G01V8/12;G01V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发 装置 之间 互相 确认 同步 节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接收器和发射器的同步信号控制电路均设计为可收可发的双向接口;在一轮检测开始时,接收器先控制同步信号向发射器发送命令码,随后接收器释放同步信号线;发射器接收到命令码之后,控制同步信号向接收器发送一个应答信号,随后发射器释放同步信号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得所有红外发光管发出的红外线都只被用于检测遮挡;首先保证了光幕在完全被遮挡时也能正常工作,其次大幅度提高了光幕的整体寿命,解决了现有线同步方案中需要利用红外光所带来的弊端;通过设计的检测模块,方便在接收器、发射器损坏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维护,提高检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光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光幕是一种利用红外线实现对人员、物品进出电梯进行检测的装置。绝大多数电梯光幕由发射器、接收器以及连接二者的同步电缆组成。发射器内部沿竖直方向,每隔一定间距安装一个红外光发射管,接收器内部按照相同间距安装相同数量的红外光接收管。工作时发光器从上到下依次使每个红外光发射管发出调制后的红外线,并持续固定的时间段,接收器需要控制对应的红外光接收管在对应的时间段内接收红外线,如果接收不到红外线则认为此束红外线被物体遮挡。因此实现红外光发射管与对应的红外光接收管同步工作至关重要。
现有的同步方案大体上分为光同步和线同步。电梯光幕以线同步为主。市场现有产品都是接收器通过同步线缆发送同步脉冲,发射器接收同步脉冲。例如发射器有40个红外光发射管、接收器40个红外光接收管,则接收器周期发送40个脉冲,发射器在第一个脉冲来到时控制第一个红外光发射管发光,接收器此时控制第一个红外光接收管接收光束,依次40个光束的发射和接收,然后判断是否有遮挡。间隔一小段时间(一般在10ms以内)后进入下一轮收发。
在电梯光幕中,接收器需要感知发射器是否正常工作,因为在发射器无法正常工作时接收器收不到任何光束,与光束被完全遮挡是没有区别的,而此时不能按照光束被遮挡处理,那将影响整个电梯的使用。由于市场现有产品的同步信号都是单向的,所以要利用红外线判断发射器是否正常工作。一般的做法是在每一轮检测开始前,在同步脉冲的控制下,发射器控制指定的2、3个位置的红外光发射管发光,接收器对应的管位中接收到一个光束即认为发射器正常工作。这种方法的问题是:
一:这2、3个位置的红外光发射管都被遮挡后无法判断发射器是否正常工作;
二.这2、3个红外光发射管的发光频次高于其他红外光发射管导致其使用寿命也会低于其他发射管,缩短了整个电梯光幕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由同步信号完成对发射器正常工作的确认和收发光的同步,从而解决现有线同步方案中需要利用红外光所带来的弊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由同步信号完成对发射器正常工作的确认和收发光的同步,从而解决现有线同步方案中需要利用红外光所带来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幕收发装置之间互相确认及同步收发节奏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步骤一:接收器和发射器的同步信号控制电路均设计为可收可发的双向接口;
步骤二:在一轮检测开始时,接收器先控制同步信号向发射器发送命令码,随后接收器释放同步信号线;
步骤三:发射器接收到命令码之后,控制同步信号向接收器发送一个应答信号,随后发射器释放同步信号线;
步骤四:接收器收到应答信号后控制同步信号线发出脉冲,发射器每收到一个脉冲就控制一个红外发光管发光,如果没有收到应答信号,则认为发射器没有正常工作,并重新发送命令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阳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阳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7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