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及其增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057.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文;史丽媛;石海涛;张斌;梁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16 | 分类号: | F01D25/16;F01D25/12;F01D25/18;F02B3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405***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增压 器油冷 轴承 结构 及其 | ||
1.一种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体(100);
轴承体(100)内部上端,开有垂直分布的主进油孔(5);
主进油孔(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近压端循环油腔(4)和近涡端循环油腔(7);
近压端循环油腔(4)和近涡端循环油腔(7)相连通;
近涡端循环油腔(7),通过倾斜分布的分油孔(6),与主进油孔(5)的中下部相连通;
分油孔(6)靠近主进油孔(5)一端的高度,低于靠近近涡端循环油腔(7)一端的高度;
分油孔(6)靠近近涡端循环油腔(7)一端开口,位于近涡端循环油腔(7)的侧壁上部;
近压端循环油腔(4)和近涡端循环油腔(7)的正下方,间隔设置有横向分布的主油道(3);
近涡端循环油腔(7)的底部,通过垂直分布的补油孔(9)与主油道(3)的右端顶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近压端循环油腔(4)和近涡端循环油腔(7),通过环绕主进油孔(5)的通道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00)在近涡端循环油腔(7)的顶部,贯穿开有侧进油孔(8);
侧进油孔(8)为螺纹孔;
侧进油孔(8),通过空心螺栓与外部的其他润滑油供油系统相连接,或者安装上螺纹堵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侧进油孔(8)布置于轴承体(100)的上侧面,与主进油孔(5)所在平面错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00)内部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压端浮动轴承座孔(1)和涡端浮动轴承座孔(12);
压端浮动轴承座孔(1)和涡端浮动轴承座孔(12),位于主油道(3)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涡端浮动轴承座孔(12)的顶部,通过倾斜分布的涡端分油道(10),与主油道(3)的右端底部相连通;
主油道(3)的左端底部,通过倾斜分布的压端分油道(2),与压端浮动轴承座孔(1)的顶部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体(100)的内侧下部,具有中空的回油腔(13);
压端浮动轴承座孔(1)和涡端浮动轴承座孔(12),分别与回油腔(13)相连通;
回油腔(13)的左端底部,开有回油孔(14);
轴承体(100)的内侧右端,具有甩油腔(11);
甩油腔(11)位于涡端浮动轴承座孔(12)的右边;
甩油腔(11)的下侧与回油腔(13)相连通。
8.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循环油腔的增压器油冷轴承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北方天力增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05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定等离子弧火焰长度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芯线电线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