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125.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2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苗恩新;龙敏健;金学胜;柏志诚;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E02D5/34;E02D5/4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支式深 基坑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基坑(13);其特征在于:在基坑(13)边缘设有沿基坑(13)边缘间隔布置用于抵挡坑外土体(1)的排桩(2);所有排桩(2)顶部经冠梁(3)连接为一体,所有排桩(2)中上部经腰梁(4)连接为一体;腰梁(4)靠基坑(13)一侧预埋有用于连接临时斜支格构柱(5)的连接钢板(14);在基坑(13)底部靠近排桩(2)处设有间隔布置的双锚桩(7),双锚桩(7)顶部经承台(6)连接为一体,承台(6)靠排桩(2)一侧预埋有用于连接临时斜支格构柱(5)的连接钢板(14);临时斜支格构柱(5)两端分别与腰梁(4)和承台(6)上的连接钢板(14)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4)靠基坑(13)一侧为向下倾斜面,承台(6)靠排桩(2)一侧为向上倾斜面,向下倾斜面和向上倾斜面平行,连接钢板(14)预埋两个倾斜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桩(2)和双锚桩(7)均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排桩(2)外侧和双锚桩(7)四周设有水泥土搅拌层(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斜支格构柱(5)是由角钢和钢板焊接成的柱状构件;临时斜支格构柱(5)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6)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承台(6)顶标高低于基坑(13)底面200mm以上。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所述任一斜支式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施工;
在设计基坑的边缘钻一排浇筑孔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方式施工排桩;
在每个排桩对应的设计基坑边缘内侧钻浇筑孔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方式施工双锚桩;双锚桩混凝土的浇筑标高控制在基坑底面以下;
在排桩顶部的地面开槽,进行冠梁施工,将所有排桩顶部连接为一体;
分层开挖基坑至腰梁标高,进行腰梁施工;在浇筑腰梁混凝土时预埋连接钢板;
分层开挖基坑至坑底,开挖过程中在基坑边缘与坑底的转角处预留截面为直角梯形转角预留土体;
在双锚桩位置下挖至承台面标高,施工承台,在浇筑承台混凝土时预埋连接钢板;
在转角预留土体上开挖斜槽,将临时斜支格构柱两端与腰梁和承台上的连接钢板焊接在起;
开挖转角预留土体,施工基坑的底板和底板换撑板带;
施工负二层墙柱及负二层楼板和负二层换撑板带;
待负二层换撑板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斜支格构柱;
进行结构外墙与排桩之间的土体回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层开挖基坑至腰梁标高以及在开挖转角预留土体时,在排桩外侧进行水泥土搅拌层施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双锚桩位置下挖至承台面标高时,应先在双锚桩四周进行水泥土搅拌层施工,然后再进行承台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土搅拌层是采用三轴搅拌或五轴搅拌形成的混凝土和水泥混合而成的止水帷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1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