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513.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6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光银;唐虎;张小宝;段鹏飞;熊晶璇;张恩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周晓飞;谷敬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速度 模型 构建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重复执行以下步骤,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分别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初至走时射线追踪、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根据面波走时、初至走时和反射走时的射线追踪数据以及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对联合层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根据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本发明显著地提高了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资料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复杂构造区域,叠前深度偏移有助于提高地下构造的成像效果。但是叠前深度偏移需要较为精确的速度场,现有技术建立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在近地表分辨率较低,不能很好的适应近地表的偏移层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用以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需要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在近地表分辨率较高,该方法包括:
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
重复执行以下步骤,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
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初至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
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
根据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和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
对联合层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深度域速度更新量;
根据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装置,用以建立叠前深度偏移需要的深度域速度模型,在近地表分辨率较高,该装置包括:
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地震数据中的叠加速度建立深度域速度模型;
更新模块,用于重复执行以下步骤,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更新,直至更新后的深度域速度模型满足预设精度要求:
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面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初至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在深度域速度模型下进行反射波走时射线追踪,获得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
对深度域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偏移速度分析,获得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
根据面波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初至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反射走时射线追踪数据和反射波道集剩余曲率,建立联合层析方程组;
对联合层析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深度域速度更新量;
根据深度域速度更新量,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深度域速度模型构建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5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