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肉牛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0194.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冈县陈双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50/10;A23K10/37;A23K10/30;A23K10/12;A23K10/38;A23K2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丰卫 |
地址: | 564213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肉牛 生态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牛生态养殖方法,属于养殖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址和建场、(2)饲养管理、(3)日常管理三个环节;其中饲养管理分为育肥前期、育肥期和育肥后期三个阶段分段饲养。本发明通过在富含锌硒地带种植草,让牛采食草,养出的牛也富含锌硒;采用分段式饲养管理既能够根据牛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饲料,满足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又满足牛生长习惯;本发明饲养全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养出的牛肉质好,长势快,发病率低,符合有机生态食品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肉牛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肉牛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消耗量在急剧增长,因此肉牛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国内肉牛养殖的方法大多都是土方法,养殖出来的肉牛的肉质较差,口感不好,肉牛的出栏率不高,而且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利用率不高,浪费很多资源,成本较高。
现阶段,一般的肉牛放养式养殖方法,包括选地、牛舍建造、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选地:养殖区远离工业矿业等区域,周围有流动的水源,水质干净;牛舍建造:按照设计图,建设牛棚;饲养管理:定期为牛提供饲料;疾病预防:定期为牛舍进行消毒,按时为肉牛注射育苗。此现有的养殖方法较为简单,成本较低,但其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放养步骤,肉牛运动量减少,肉牛身上的牛肉的弹性和韧性将会降低,将使得得到的牛肉的肉质变差。在饲喂粗饲料方面,是以稻草等干秸秆为主,而且通常都是要求粗饲料自由采食,稻草等干秸秆其营养价值低、适口性差、肉牛采食量低,不利于反刍和瘤胃消化(瘤胃发酵),精料中为了满足牛的营养,需要添加一些添加剂,另外为了提高牛的免疫力,还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通过这种方式养出的牛,其品质差,口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提供一种长势快,发病率低;养出的牛肉质好的肉牛生态养殖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肉牛生态养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址和建场:选择郊区、地势平坦的地带建设养牛场,养牛场包括牛舍区和活动区;并在养牛场附近建设草场,草场为富含锌硒的地段,草场种植紫花苜宿和甜象草;
(2)饲养管理:
a、育肥前期:选取6-12个月月龄,体重在100-200kg的肉牛,采取半开放饲养方式,即:每天投喂两次鲜草料和精补料,每次先让牛采食草料1-2kg,然后再投喂精补料3-5kg;每天定时将牛赶至活动区活动2-3小时;每周将牛赶至草场2-3次,当天放养前不给牛饲喂饲料,将牛放养至草场让其自由采食草料,待牛回圈舍后补充精补料,精补料的重量组份包括:豆腐渣40-60份、玉米粉20-30份、麦麸10-20份、米糠10-20份,食盐1-2份、小苏打1-2份,每次喂食饲料1-2小内补充洁净的饮水,精补料的喂食量为每头每天不低于6~10kg,同时搭配中草药添加剂;精补料制备方式为:将豆腐渣、玉米粉、麦麸、米糠和酒曲混合均匀发酵得到发酵物,再将发酵物与食盐和小苏打混匀得到;
b、育肥期:适当减少肉牛的活动,每天定期定时将牛赶至活动区活动1-2小时,每周将牛赶至草场1次,让其采食草料;每天投喂育肥精补料和粗饲料两次,先投粗饲料再投喂育肥精补料,每头每次投喂粗饲料1-2kg,育肥精补料4-6kg;其中粗饲料为鲜草和青贮玉米按照质量比1:1配制而成,育肥精补料重量组份包括:豆腐渣60-70份、玉米粉10-20份、酒糟10-15份、米糠15-20份,食盐1-2份、小苏打1-2份,同时搭配中草药添加剂;育肥精补料的制备方式为:将豆腐渣、玉米粉、米糠和酒曲混合均匀发酵得到发酵物,再将发酵物与酒糟、食盐和小苏打混匀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冈县陈双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凤冈县陈双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0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