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1651.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东;李得俊;李国强;张羽西;冯刚;王维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志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8 | 代理人: | 侯峰;韩素兰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内涝 灾害 交通 网络 韧性 承载力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为: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采集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道路积水状态;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道路积水状态结合评估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本发明能够根据信息确定城市的韧性承载,不断提升城市遭遇极端暴雨灾害时的韧性应对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作为最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地遭受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各种冲击与扰动,为应对由此带来的城市危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国内外展开了韧性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2016年联合国公布的《新城市议程》提出城市的发展愿景:“可以在韧性和永续的城市和人类社区定居、生产,并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繁荣”。在此愿如何引入韧性城市理论,提高城市系统面对灾害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韧性城市规划方法的变革,增强城市韧性,成为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为:
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
对每个子区域采集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道路积水状态;
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道路积水状态结合评估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具体为:根据地形高度的变化量将在该变化量内的连续区域划分为一个子区域;同时该子区域满足尺寸阈值。
上述方案中,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道路积水状态结合评估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具体为:所述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为第一权重值,所述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为第二权重值,所述地形信息为第三权重值并且随着海拔的增高降低权重值,所述道路积水状态为第四权重值,根据所述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第三权重值确定内涝造害的自然评估值;根据所述第四权重值确定内涝灾害的道路评估值,最后根据所述内涝造害的自然评估值和道路评估值确定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确定内涝灾害等级。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涝灾害等级为:当积水深度小于0.15米,且积水时间小于30分钟,内涝等级为轻微积水;当积水深度小于0.3米,且积水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时,内涝等级为轻微内涝;当积水深度大于0.4米,且积水时间大于60分钟时,内涝等级严重内涝。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内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确定危险程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每个子区域的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地下管网的工作状态、地形信息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根据信息确定城市的韧性承载,不断提升城市遭遇极端暴雨灾害时的韧性应对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内涝灾害下交通网络韧性承载力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金路交通工程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1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