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整车异味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2380.7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袁青;黄军聘;冯亮;吴杰;贾梦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1/22;B01J20/26;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整车 异味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挥发性气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检测整车异味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吸附剂置于含有车辆异味物质的容器中,对异味物质进行吸附;(2)将吸附有异味物质的吸附剂至于顶空瓶中,对其中的异味物质进行解吸附,并将异味物质通入GC‑O/MS中;(3)通过GC‑O/MS分离并定性定量检测出整车异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汽车内饰材料常规VOC含量标准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异味物质成分之外,还能还能准确定量检测出一些二甲基庚烷、环己酮、丙二醇二乙酸酯、癸醇等微量异味成分,避免对整车中异味物质成分检测的遗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挥发性气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检测整车异味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散发的挥发性有机物对人的危害很大,当车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等,严重时会出现抽搐,并会伤害到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普通意义上的VOC就是指挥发性有机物;但是环保意义上的定义是指活泼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即会产生危害的那一类挥发性有机物。汽车内饰材料的VOC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
常规汽车是出厂前均需要经过VOC的检测才能安全出厂,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即使购买的汽车已经通过相关汽车内部装饰物的测试标准依然还是会有相关异味的出现。这是由于,有很多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气体物质,往往也会存在很重的异味,而这些气体物质并不存在于检测标准中,因此在常规的检测标准中容易被忽略。此外,常温或高温下也会存在较大异味却含量较少的其它成分如二甲基庚烷、环己酮、丙二醇二乙酸酯、癸醇等,而现有的检测方法中对这些微量异味物质的检测力度不够而未被检测出来。亟需一种检测汽车及汽车内饰气味物质的方法,所述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出有毒有害的气体物质,还可以将存在较大异味却含量较少的其它成分如二甲基庚烷、环己酮、丙二醇二乙酸酯、癸醇等准确的检测出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整车异味物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吸附剂置于含有车辆异味物质的容器中,对异味物质进行吸附;
(2)将吸附有异味物质的吸附剂至于顶空瓶中,对其中的异味物质进行解吸附,并将异味物质通入GC-O/MS中;
(3)通过GC-O/MS分离并定性定量检测出整车异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所述吸附剂以环糊精和超支化聚氨酯混合物为模板,聚有机硅氧烷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多孔有机硅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异味物质包括二甲基庚烷、环己酮、丙二醇二乙酸酯和癸醇。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糊精和超支化聚氨酯的重量比例为(0.6~1.2):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糊精为γ-环糊精。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有机硅氧烷的制备原料包括四甲氧基硅烷和含有苯乙烯结构的有机硅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四甲氧基硅烷和含有苯乙烯结构的有机硅烷的摩尔比例为1:1。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有苯乙烯结构的有机硅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1摩尔的N-甲基乙烯基胺和1摩尔三乙胺共混,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1.2摩尔的三甲氧基硅烷,反应13分钟后进行干燥,洗涤,得到中间产物1;
(2)取1摩尔中间产物1和1摩尔三乙胺共混,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1.2摩尔的1-(氯甲基)-3,5-二乙烯苯,反应15分钟后进行干燥,洗涤,得到中间产物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23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