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2972.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莱门斯工业传感器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G01M7/02;G01M13/00;G01N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汽车 油管 气密性 检测 实验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其中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通过在架台上设置检测仓,将电控机构设置在架台本体上面,通过将多个程序分别导入在电控机构中,将气密性检测、检漏检测、保压检测与爆破检测分别集于一体,使用仅需要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选项即可,整个设备的选择性,同时设备功能更加齐全,购买一台设备相当于购买多个台设备,大大节省了制作成本和购买成本,进而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具体是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气体密封性检测仪又叫作气密仪、密封检测设备、检漏仪干检仪、测漏仪是现在生产包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气密性测试设备。
现有技术对新的制作出来的车用油管判断是否合格,需要经过气密性试验、捡漏试验、保压试验、和爆破试验等多个实验,而现实的技术做多个气密性试验、捡漏试验、保压试验、和爆破试验需要在各自的设备进行实验,设备较多,而对于小微创新型企业来说单独都买多个实验设备进行检测产品成本较大,投资成本较大,而小微创新型企业的遇到需要做实验的产品时,往往放在第三方实验单位进行实验,而第三方实验单元需要被检测产品较多,往往需要排队等候结果,等候时间不定,此时企业只有知道结果,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是否批量生产等情况,因此企业浪费了大量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企业的操作人员处于闲置状态,进而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及其实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汽车油管用气密性检测实验设备,包括;
架台,包括架台本体,螺接在架台本体底部的用于容纳清洗液体的水箱,设置在所述架台本体顶部的主箱体,设置在所述主箱体底部的振动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振动机构上面的、并且位于所述主箱体中心位置的操作台,插接在所述主箱体上面的置物框,固定安装在所述架台本体后侧的过滤器机构,螺接在所述过滤器架底部的集油盒,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架台本体上面的电控机构;
检测仓,包括螺接在所述主箱体周向的检测仓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仓本体上面的两个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面的升降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两侧的安全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仓本体上面的排气口、第一水管接头和第二水管接头,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仓本体顶部的挡水板;
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螺接在所述第一水管接头一端的实验管,螺接在所述第一水管接头另一端的具有多工位进气管,螺接在所述实验管一端的两通电磁阀,以及螺接在所述两通电磁阀一端的气动处理组件;
所述多工位进气管,包括螺接在所述第一水管接头另一端的第一横向实验管,螺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实验管一端的三通接头,螺接在所述三通接头一端的第一竖向实验管,螺接在所述第一竖向实验管上面的垂直实验管,螺接在所述第二水管接头一端的第二竖向实验管,以及与第二竖向实验管螺接在一起的第二横向实验管;
所述第一横向实验管、第一竖向实验管、第二竖向实验管和第二横向实验管分别设有均布有快速密封装置和吹气嘴。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仓本体采用304材料制作而成,并且设呈中空结构;所述检测仓上面还设有两个加固板和顶板;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面的固定板,竖直螺接在所述固定安上面的升降气缸,螺接在所述加固板上面的轨道,滑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轨道上的、并且位于所述检测门,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门上的固定块,一端螺接在所述固定块上面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在一起的万向接头。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快速密封装置包括螺接在多工位进气管上面的进气软管,设置在所述进气软管一端的软管活接头螺母,螺接在所述软管活接头螺母上面的过渡接头,插接在是过渡接头一端的管路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莱门斯工业传感器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克莱门斯工业传感器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2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