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脱硫系统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3246.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秦世龙;陆佳铭;邢国均;李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16 | 分类号: | F16K11/16;F16K1/22;F16K1/226;F16K1/32;F16K31/12;F16K31/44;F16J15/14;F16L5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系统 高温 烟气 三通阀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用脱硫系统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包括三个端口分别与进烟气道、排空烟气道和收气烟气道相通的三通阀体,以及分别安装在三通阀体的排空烟气道端和收气烟气道端的蝶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密封性好、结构型式多变,可适用于不同的管道布置空间,此外,维修便利,直接更换模块而且无需长时间停机诊断或携带大量维修工具,对远距离航行有独特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通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船用脱硫系统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温烟气三通阀通常为T字型,且由中间的转轴以及转轴相连接的两个内置阀板组成的一体式结构,这种一体式三通阀在满足同样的口径或流通能力情况下,需要几乎等口径的阀板,为了开启时阀板不影响流通能力,需要加长三通阀体烟气道,导致三通阀体积过大。另外在不影响阀门启闭的情况下,单一蝶板泄露量大,密封性能差。在阀门出现故障时,只能全部拆下,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船用脱硫系统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船用脱硫系统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包括三个端口分别与进烟气道、排空烟气道和收气烟气道相通的三通阀体,以及分别安装在三通阀体的排空烟气道端和收气烟气道端的蝶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蝶阀与三通阀体通过法兰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蝶阀和三通阀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密封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蝶阀采用双蝶板件,该双蝶板件由两块平行间隔并相对固定的子蝶板组成。更进一步的,两子蝶板之间采用螺纹管支撑、螺栓连接,保证一定距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蝶阀的阀体上还加工有连接外部气体发生设备的吹气孔,所述吹气孔的位置满足:当蝶阀关闭时,吹气孔连通位于两子蝶板之间的空腔,并开始吹气,满足密封,防泄漏。
更进一步优选的,两蝶阀上的吹气孔通过同一气动三通球阀连接同一外部气体发生设备。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蝶阀的阀体上还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的位置满足:当蝶阀关闭时,通气孔位于蝶板(即蝶板组件)的内侧(即靠近三通阀体一侧),并由外部通气设备开始吹气,防止两子蝶板中的靠近三通阀体的一侧表面边缘与阀体之间形成焦油。
更优选的,同一蝶阀的阀体上的吹气孔与通气孔,同进气,同断气。
进一步的,所述的蝶阀由设置在三通阀体上的气动件驱动关闭,在蝶阀与气动件之间还设有连杆机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动件选用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三通阀体、蝶阀外部均包覆有隔热绝缘层。
此三通阀,由三通阀体和端部连接的两个蝶阀及连杆机构组成,在满足同样的口径或流通能力情况下,蝶阀的蝶板可以自由设计大小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同时双蝶板中吹气保证密封及吹气保证阀门正常启闭。当三通阀运行出现故障时,故障只可能发生在蝶阀或连杆机构等模块构造上,只需更换蝶阀或连杆机构即可,拆卸和安装简单、时间短。不需要携带过多零件,也不需要长时间停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整个三通阀由三通阀体和端部连接的蝶阀组成,这样,可以极为方便的根据现场实际管道布置情况调整结构从而改变烟气流通方向,满足现场安装。
(2)当三通阀运行出现故障时,故障只可能发生在蝶阀或连杆机构等模块构造上,只需更换蝶阀或连杆机构即可,拆卸和安装简单、时间短。不需要携带过多零件,也不需要长时间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上海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32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的行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发际线修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