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4803.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6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H·普勒温尼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6 | 分类号: | B60T13/66;B60T1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骏 |
地址: | 德国科***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液压 制动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操作具有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的机动车液压制动系统的技术,该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功能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其设计成在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处建立对应液压;布置在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与前轮制动器之间的第一阀组件;和布置在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与后轮制动器之间的第二阀组件。该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功能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其可受控,以在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处建立对应液压;和用于各车轮制动器的第三阀组件。第二功能单元发生故障时,藉由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产生液压;以及控制第一和第二阀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使得在后轮制动器处建立比在前轮制动器处低的液压。
技术领域
总体而言,本公开涉及机动车辆制动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描述了一种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线控制动(BBW)原理操作的常规的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在正常制动模式下在机动车辆的车轮制动器处产生制动压力。为此,驾驶员在制动踏板处要求的车辆减速由传感器设备检测到并且被转换为用于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的控制信号。
为了确保即使在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失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车轮制动器处建立制动压力,基于BBW原理的液压制动系统通常还包括主缸,液压流体藉由该主缸同样可以被递送至车轮制动器。在正常制动模式下,制动踏板与主缸断开联接,或者主缸与车轮制动器断开联接。在这种情况下,车轮制动器处的制动压力仅藉由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建立。相比之下,在紧急制动模式下,也就是说例如如果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失效,则取消断开联接。因此,驾驶员自己可以通过作用在主缸上的制动踏板在车轮制动器处产生制动压力。
由于制动踏板与主缸或者主缸与车轮制动器取消了断开联接,紧急制动模式也被称为促推(push-through,PT)模式。为驾驶员提供的能够在PT模式下经由主缸在车轮制动器处建立制动压力的可能性产生了冗余,出于安全考虑,这在许多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用于自主或部分自主驾驶的机动车辆制动系统同样必须具有冗余设计。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再采取驾驶员甚至会在车辆中(例如在遥控泊车(RCP)模式下)或不再采取驾驶员将能够在PT模式下毫不延迟地致动制动踏板(例如当驾驶员正把视线从交通状况上移开时)。换言之,驾驶员不作为用于制动压力产生的冗余要素而存在。
出于这个原因,需要的是用于自主或部分自主驾驶的制动系统不仅应当包括提供可电控的主制动功能的功能单元,而且还应当包括能够以冗余的方式实施可电控的辅助制动功能的另一功能单元。因此,取决于安全需要,可以保留或取消制动踏板和布置在制动踏板下游的主缸。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根本目的是说明一种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所述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冗余地包括两个液压压力产生器并且满足高安全要求。
根据第一方面,说明了一种机动车辆液压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第一功能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其设计成在车轮制动器处建立液压;和第一液压流体储器,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可从其处吸入液压流体。该制动系统还包括第二功能单元,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其可受控,以在车轮制动器处建立液压;止回阀;和至少一个第二液压流体储器,其具有出口和入口,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可经由出口吸入液压流体,止回阀相对于入口布置在上游,以使其在流动方向上对入口有阻挡作用。第二功能单元还包括一装置,用于第二液压流体储器在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的汲入过程中达到预定填充水平时,或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在预定填充水平下开始汲入过程时,打开止回阀,其结果是第二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可通过第二液压流体储器并经由打开的止回阀吸入液压流体。
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可以被设计为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例如被设计为可以根据BBW原理控制的电动液压压力产生器),或者被设计为可仅藉由制动踏板致动的、没有电动机辅助的常规的主缸。可以将这两方面加以组合,使得第一液压压力产生器被设计为可藉由制动踏板致动并且具有电制动助力的主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未经ZF主动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4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