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7106.9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军;戎密仁;徐勇;艾立国;戎虎仁;马小龙;陶丰龙;牛志伟;陈民文;张文轩;李军;陶科智;赵旭;陈默;张佳瑶;李佳坤;权高峰;董浩;鲁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山西大学;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9/00 | 分类号: | E02D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祁静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破除 桩头 混凝土结构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包括基座、多个支板、多个调节装置、多个钻杆和多个驱动装置。基座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支板绕桩头的周向均匀设置。支板与滑槽一一对应,且滑动连接。调节装置设置在基座上,且与支板一一对应。调节装置的第一端与基座相连,第二端与支板相连,驱动支板沿滑槽移动。钻杆与支板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支板上,且与钻杆相连,驱动钻杆旋转。该设备能够快速将桩头的混凝土结构截断,作业过程省时省力,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承台是指为承受、分布由桩传递的荷载,在桩顶部设置的、用于联结各个桩顶的钢筋混凝土平台。承台把几根、甚至十几根桩柱联结在一起形成桩基础。其中,低桩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进土中,用于工业或民用建筑。为增强桩与承台的连接强度,桩头一般伸入承台0.1米,并有钢筋锚入承台,承台上再浇筑其他结构,形成完整的传力体系。
在灌注桩施工时,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由于浆液向上返,而且混凝土浇筑时桩头部分难免落入泥土等杂质,再者混凝土的侧向力会导致颈缩现象,因此,桩头强度难以保证。施工规范规定:灌注桩施工时,桩顶实际标高应高于设计标高0.5米至1米,以保证桩头的混凝土强度;但在后续的承台施工时,高于设计标高的桩头部分必须凿除,该部分工作称为截桩头。
目前,截桩头时一般采用人工作业,需要施工人员手动凿除超出设计标高的混凝土结构。作业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难以完成工期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作业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破除桩头混凝土结构的截桩设备,包括:
基座,设有多个滑槽,且用于与工程机械相连;各个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用于与桩头的径向相平行;
多个支板,用于绕桩头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支板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且滑动连接;
多个调节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支板一一对应;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相连,且第二端与对应的支板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支板、沿对应的滑槽移动;
多个钻杆;所述钻杆与所述支板一一对应,且转动连接;和
多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钻杆一一对应;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对应的支板上,且与对应的钻杆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钻杆旋转。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液压缸,缸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伸缩杆与对应的支板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支板、沿对应的滑槽移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从动轮,与所述钻杆相连,且用于带动所述钻杆转动;和
驱动构件,与所述从动轮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构件包括:
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相啮合,且用于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和
电机组件,与所述主动轮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套筒,与所述支板相连,且轴线方向用于与桩头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山西大学;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山西大学;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7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