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8342.2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6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元军;於丰;叶海水;周晓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汪海琴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摄像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其中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一透镜朝向物方的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具有负色散性的衍射光学透镜;衍射光学透镜包括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贴合设置的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的贴合面为衍射面,第一镜片的焦距为fn1,第二镜片的焦距为fn2,fn1和fn2满足:|fn1/fn2|≥1。本申请的镜头,可以在保证小型化、长焦距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适合应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设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发展,拍摄功能已经成为很多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镜头成为终端设备中必备组件之一。在多摄的组合式变焦系统中,镜头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常来说,终端设备的镜头采用4片~7透镜结构设计。为了获取高品质的画质,需要足够大的光学空间来平衡不同的像差,像差包括色差及单色像差(包括像散、畸变、球面像差等),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像差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非球面系数和距离来实现,但是在长焦镜头下,对色差的要求尤为苛刻。
一般来说,消除色差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选择低色散的光学材料,比如,采用玻璃材料制成的透镜的色散都比较低,但是采用玻璃材料来制成透镜,其加工工艺要求非常高,且成本较为昂贵,并不是终端设备的镜头的良选。因此,镜头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而塑胶材料的色散都为正值,且都比较大,导致难以满足镜头对色差的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长焦镜头色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朝向物方的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或所述第三透镜为具有负色散性的衍射光学透镜;所述衍射光学透镜包括沿光轴从物方到像方贴合设置的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的贴合面为衍射面,所述第一镜片的焦距为fn1,所述第二镜片的焦距为fn2,fn1和fn2满足:|fn1/fn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中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为衍射光学透镜,其一方面利用衍射光学透镜的负色散性来补偿其他透镜的正色散性,达到削弱色差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各透镜的焦距、光角度和表面结构相互配合,在消色差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镜头其他像差的消除或削弱,同时保证镜头的小型化、长焦距,解决了长焦镜头色差明显的问题。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采用硫代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镜片的折射率为N1,第二镜片采用采用高色散的聚碳酸酯类或改性烷烃类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镜片的折射率为N2,N1及N2满足:1.55≤N2≤1.64,1.62≤N1≤1.76;所述第一镜片的阿贝数为Vd1,第二镜片的阿贝数为Vd2,Vd1及Vd2满足:20≤Vd1≤40,30≤Vd2≤60;所述第一镜片的相对色散系数为Pdc1,第二镜片的相对色散系数为Pdc2,所述Vd1、Vd2、Pdc1及Pdc2满足:-0.002≤(Pdc1-Pdc2)/(Vd1-Vd2)≤0.002。通过使用合理的材料搭配可以提高该衍射光学透镜的衍射效率,同时降低杂散光的影响。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的厚度为H1,H1≤0.5mm;第二镜片的厚度为H2,H≤0.5mm;衍射面的厚度为H3,H3的范围为0~50um,通过厚度的合理限制,能够将衍射光学透镜的负色散性调整至合理数值,从而更好的补偿其他透镜的正色散性,消除色差。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8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身份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低压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