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8353.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91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凤;宫晓东;刘冠男;毛燕鸣;王天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3/00 | 分类号: | G06T3/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晓荣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学影像 面部 区域 处理 方法 装置 相关 产品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以面部观察方向对包含人体头部的医学影像三维数据体进行三维重建得到重建后的图像,该重建结果图像可以展示出患者的面部形态。为了保护该医学影像对应的患者的隐私,在获得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重建图像中的五官,再根据五官对应的区域形成二维的待替换区域。确定出待替换区域在三维数据体中对应的面部区域数据。最后将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预设常数。通过将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预设常数,有效掩盖了患者的面部特征。在后续应用中,因为替换后的三维数据体经过三维重建无法得到患者特有的面部形态,因此利用这些三维数据体不会侵害患者的隐私,使患者的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像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开展应用的重要基础。为方便研究的开展,目前可以由多个医院通过医联体的方式来联合构建数据库,其公开的数据集供研究机构研究。
影像数据中可能存在一些涉及到患者隐私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和就诊信息,其中个人信息可以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等,就诊信息可以包括就诊日期、就诊次数等。为保护患者隐私,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就诊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去除掉。但在对于包含人体头部的影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便可以重现患者的面部形态,这使得患者的面部特征的隐私性容易受到侵害。目前,在影像数据中去除面部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生借助特定的辅助工具来人工手动切除,非专业人员很难实现。并且,人工操作的方式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以自动地实现对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提升处理效率,节省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医学影像中面部区域的处理方法,包括:
以面部观察方向对包含人体头部的医学影像的三维数据体进行三维重建得到重建结果图像;
分别识别所述重建结果图像中的五官;
根据所述五官对应的区域形成待替换区域;
将所述待替换区域在所述三维数据体中对应的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预设常数。
可选地,以面部观察方向对包含人体头部的医学影像的三维数据体进行三维重建得到重建结果图像,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数据体对应的直方图信息通过配色得到重建结果图像。
可选地,根据所述五官对应的区域形成待替换区域,具体包括:
利用凸包算法获得覆盖五官部分的最小区域形成所述待替换区域。
可选地,将所述待替换区域在所述三维数据体中对应的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预设常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替换区域所在的图像坐标系与所述三维数据体所在的数据体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将所述待替换区域内所有点的坐标转化为在所述数据体坐标系下的点的坐标,完成所述待替换区域内的所有点的坐标变换;
根据坐标变换后的点将所述三维数据体中的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所述预设常数。
可选地,根据坐标变换后的点将所述三维数据体中的面部区域数据替换为所述预设常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面部观察方向在所述数据体坐标系的方向向量和所述坐标变换后的点得到所述坐标变换后的点对应的射线L,所述坐标变换后的点作为所述射线L的起点;坐标变换后的每个点对应一条射线;
获得所述射线L与所述三维数据体相交的入射交点P1和出射交点P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8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