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沉降装置观测点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9278.X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高仓;贺鹏;杜学权;陈红卫;管生福;慕旭;李杨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白志杰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榆林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沉降 装置 观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沉降装置观测点,它包含可以预埋入墙体内的盒体(1),该盒体(1)整体为一侧设置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盒体(1)的开口侧设置有兼作驱动源的盖板(2),该盖板(2)与盒体(1)之间可以通过锁具(3)锁定;所述盒体(1)内固定安装有定位座(4),所述盒体(1)两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滑槽(5),该第一导向滑槽(5)内设置有可以沿其长度方向间隙滑动配合的滑轨(6),所述滑轨(6)上顶面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7)。本发明即克服了传统L形沉降观测点过于暴露从而导致因暴力挤压、冲撞所造成的变形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解决嵌入式L形沉降观测点偏差过大的现象,在本建筑沉降测量行业领域具备较佳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测量相关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沉降装置观测点。
背景技术
建筑沉降观测点是一种能够反映建(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量的必要设备,观测点的设置要求最主要的就是应当稳定,稳固,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目前常见的建筑沉降观测点大多为一个预埋入建筑构件内的L形圆钢构成,这种突出式的设计其最佳的优点就是凸出、醒目,缺点就是外凸严重,特别容易遭受外力的冲撞、挤压而变形,从而导致前后测量数据存在严重的偏差,且观测点的损坏是不可修复的;
针对此种问题河北某建筑构件企业生产出一种是嵌入安装在建筑构件内的钢盒,由专用的三角钥匙控制钢盒侧盖的开合,钢盒的内部焊接有一个螺座,当使用时直接将L形沉降观测点旋接固定在螺座上,此种办法最重要的是克服了L形沉降观测点外凸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非常的麻烦,步骤较多,且L形沉降观测点也要保存好,我们的技术人员发现,即使同一批次的L形沉降观测点之间安装后往往都会存在10mm之内的偏差(最主要的是这种新生事物也没有相关的行业公差标准),为此我们的测量员只能将每一号楼上使用的L形沉降观测点贴上某某楼号专用的标签进行存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降低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沉降装置观测点,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可以预埋入墙体内的盒体1,该盒体1整体为一侧设置有开口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盒体1的开口侧设置有兼作驱动源的盖板2,该盖板2与盒体1之间可以通过锁具3锁定;所述盒体1内固定安装有定位座4,所述盒体1两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滑槽5,该第一导向滑槽5内设置有可以沿其长度方向间隙滑动配合的滑轨6,所述滑轨6上顶面处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7,两个滑轨6之间通过盖板2连接固定成一体,所述的定位座4上安装有由齿条7驱动的定位装置;
所述的定位装置包含可以与齿条7啮合配合的从动齿轮8,该从动齿轮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个与其同心的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一端穿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定位连杆9与定位座4转动连接配合,两个第一定位连杆9的端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杆10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第二连杆10整体为一个凹字形结构其端部是焊接在第一定位连杆9上的,两个第一定位连杆9的中部之间设置有定位轴11。
所述定位座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定位连杆13,该第二定位连杆13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出可以与定位座4间隙滑动配合的第三定位连杆14,所述第二定位连杆13位于第一定位连杆9的内侧面处,所述第二定位连杆1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可以与定位轴11间隙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滑槽15,所述的第三定位连杆14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第二导向滑槽15相通的第三导向滑槽16。
所述定位座4两侧的边沿处开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凹槽17,所述的第一定位连杆9置于该凹槽17内,所述第一定位连杆9的外侧面处与定位座4的外侧面处齐平。
所述定位座4端面处的上下两侧开设有供定位轴11间隙插入的插槽18。
所述第一定位连杆9上开设有一条可以与定位轴11间隙滑动配合的第四导向滑槽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箱加工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纤维素氮化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