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99369.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3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灿;胡孝臣;张恒利;王永嘉;李豪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12 | 分类号: | B60L3/12;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途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途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电动车辆的运营方式,为评价电动车使用方式对电池包寿命的影响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途识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以及一种车辆用途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动车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人们倾向购买电动车,出租车公司也会利用电动车作为其盈利车辆。电动车的电池使用情况及电池性能表现尤为重要,同地区车辆的电池使用情况区别最大的就是电动车使用者的使用方法和驾驶习惯对电池包造成的影响。
电动车在销售时对购买者的车辆用途不做区分,车辆的远程数据上也不体现车辆的用途,但是电池供应商需对电池进行相关寿命评估,而寿命评估时所使用的工况载荷谱以及驾驶习惯跟车辆的用途(使用方法)息息相关。为了评价电动车使用方式对电池包寿命的影响,需对车辆的用途进行辨别。车辆用途是指购买者购买车辆后,车辆的运营方式,例如,车辆是家庭使用或是作为出租车使用。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车辆的驾驶风格进行检测来优化对车辆的操作,例如,根据驾驶者的使用习惯判断车辆是处于加速、减速、运动、城市等情况,从而进行相应的控制策略,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汽车污染排放物。但是,通过对车辆的驾驶风格进行检测并不能识别电动车的车辆用途,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快速识别电动车用途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及装置,以对电动车的运营方式做出快速判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途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其中所述统计时段大于一日;
S2)根据所述搁置占比计算搁置占比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计算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计算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根据所述平均空闲行驶时间计算得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
S3)将所述搁置占比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次数信任值、所述每日充电容量信任值、所述每日行驶里程信任值以及所述空闲行驶时间信任值累计相加,得到车辆用途信任值;
S4)根据所述车辆用途信任值判断车辆用途。
进一步地,步骤S1)计算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搁置占比、平均每日充电次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平均每日行驶里程以及在行驶工况下的平均空闲行驶时间,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的远程数据得到所述统计时段内车辆的以下参数: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充电次数、总充电容量、总搁置时间以及每日行驶里程,并统计在行驶工况下的空闲行驶时间总量;
根据所述总行车时间、所述总充电时间和所述总搁置时间计算所述搁置占比,所述搁置占比=总搁置时间/(总行车时间+总充电时间+总搁置时间)
将所述总充电次数除以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次数;
将所述总充电容量除以所述统计天数,得到所述平均每日充电容量;
将所述每日行驶里程进行正态分布统计,得到每日行驶里程的期望值并将其作为所述平均每日行驶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3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