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99802.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樊华;许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E04C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王婷婷 |
地址: | 314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对接 组件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快速对接组件插台及基座,插台包括第一固定部、插接部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与插接部之间的延伸部,插接部凸设于延伸部上且插接部与延伸部之间形成台阶面;基座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的多个翅片,多个翅片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插台能够通过翅片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翅片所围设形成的开口,翅片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且翅片的端面与插台的台阶面之间相对设置;所述插台远离所述插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让位凹槽。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中插台的让位凹槽能够为装配于预埋元件中的钢筋镦头留有余量空间,避免钢筋镦头与插台之间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快速、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快速对接组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快速对接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钢筋之间产生碰撞,严重时会损坏快速对接组件中的零件,使得快速对接组件强度下降甚至失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包括插台及基座,所述插台包括第一固定部、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插接部之间的延伸部,所述插接部凸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基座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所述插台能够通过所述翅片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所述翅片所围设形成的开口,所述翅片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所述延伸部,且所述翅片的端面与所述插台的台阶面之间相对设置;所述插台远离所述插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让位凹槽。
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中,插台远离插接部的端面的让位凹槽用于让位伸入预埋元件并与插台固定部端面相对设置的钢筋镦头,插台的让位凹槽能够为装配于预埋元件中的钢筋镦头留有余量空间,避免钢筋镦头直接抵压在插台远离插接部的端面,此外让位凹槽的设置使得无需减小插台中第一固定部的轴向尺寸,从而保证插台能够按照设计要求与快速对接机构中的第一预埋元件可靠连接。
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安装简单,将插台的插接部插入基座后,翅片会弹性收缩并围拢基座的延伸部,翅片的端部抵接于插台的台阶面,并且翅片的端部与插台的台阶面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翅片不仅能够围拢插台的延伸部,还可以对延伸部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延伸部在径向方向摇晃。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让位凹槽为弧形凹槽。
如此设置,能够更好适应钢筋镦头的端面形状,当钢筋端面为具有不平整凸起或者四周低中心高的突出状时,弧形、方形或者球面凹槽能够提供充足的让位空间,凹槽可以容纳钢筋镦头突出的部分,从而避免钢筋镦头与插台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让位凹槽沿插台轴向方向的深度为0.1mm至10mm。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让位凹槽提供足够的容纳钢筋镦头端部的空间,同时防止插台远离插接部端面被去除过多材料,导致插台固定部强度降低。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插台的延伸部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槽,两个定位槽以插台的轴心为中心对称。
如此设置,在插台的延伸部外侧面形成了至少两个可用于夹持的定位面,定位面关于插台中心对称。这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外部夹紧器械夹紧定位面,外部夹紧器械提供的夹紧力方向均垂直于定位面且通过插台轴心,防止外部夹紧器械滑脱,并充分利用夹紧力,从而快速轻便地拆卸或安装插台与预埋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998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