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界面切割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0070.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来松;袁劲梅;赵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秦秋星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界面 切割 生物 净化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切割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清水区和污泥沉淀区;缺氧区的下部设有进水装置,好氧区设置于缺氧区的顶部,两者之间以多孔板相隔;好氧区的上部侧壁设有滤网,外侧设有出水堰板,构成清水区,污泥沉淀区设置于清水区下方;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设有微生物填料。本发明将生物降解、沉淀、过滤、杀菌等过程在一个装置内完成,利用界面传质理论,促进有机质和氨氮快速降解,整个装置可以实现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中有机质、TN的降解和污泥的分离,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硝化液回流和污泥回流利用水力流体自循环,COD、总氮脱除负荷提高1倍,占地面积小,降低设备总投资的同时降低了运行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界面切割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可同步去除污水中有机质、总氮、SS和微生物。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污水和含有机质、N、P等污染物的工业污水的处理,主要是好氧异养菌在曝气条件下,依靠水体中的碳源大量生长,达到去除有机质的目的;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去除水体中氮,好氧条件下硝化菌可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生的臭气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脱臭的方法去除,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目前对易降解污水的处理多数通过生物方式或结合生态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厌氧生物滤床、生物膜反应器(MBR)实现生活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虽然可以有效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和氮素,但是人工湿地易受病虫害影响,占地面积大,会占用土地资源;厌氧生物滤床可以承担较高的有机负荷,运行管理方便,但是易发生堵塞和短路;膜生物反应器(MBR)可以快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但是对原水预处理要求高,运行管理费用和投资费用较高;氧化塘作为一种新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的污染物,可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但是占地面积大,易产生臭味、滋生蚊虫。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污水分散排放,污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使水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建设,开发一种因地制宜的、符合实际条件的、小型的、经济的污水处理装置显得非常必要。现有的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多数由缺氧箱体、好氧箱体拼接而成的集装箱形式,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由集装箱拼接而成,占地面积较大,所用能耗大,需要进水泵、曝气泵、硝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泵等,且缺氧池会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气体,需要增设除臭装置,投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能耗低、投资和运行费用少,应用前景广阔的一种界面切割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且出水可以达到工业回用或农业灌溉回用标准,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结合界面切割、界面传质的原理,通过缺氧、好氧、沉淀、消毒、过滤等过程,达到去除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中污染物的目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界面切割的生物净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区、好氧区、清水区和污泥沉淀区;缺氧区的下部设有进水装置,好氧区设置于缺氧区的顶部,两者之间以多孔板相隔;缺氧区和好氧区内均设有微生物挂膜填料;好氧区的上部侧壁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微生物挂膜填料随水流出的滤网,好氧区的上部侧壁的外侧设有出水堰板,与好氧区的上部侧壁之间构成清水区,污泥沉淀区设置于好氧区侧壁外侧、清水区的下方,与清水区连通。好氧区和清水区顶部设置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装置为下部为伞形、上部为漏斗型的变流速进水装置,其出口处设有若干个倾斜的叶片,将高速出水进行切割,增大界面传质速率。利用该装置出水流速较大的特性,将“液-液”界面切割,增加搅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区的底部、多孔板的上方设有布水板,布水板的上方设置有自吸式溶气和微细气泡制造装置,通过高速流体引入空气,在旋转加压作用下,使水中溶气形成直径为10μm到数百纳米之间的纳米微气泡,这种气泡具有与常规气泡所不具备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可实现“气-液”相界面传质,扩大界面张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稳定性模具外包覆薄膜工艺
- 下一篇:一种垃圾袋推出装置及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