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0127.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4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微;于良耀;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0K7/00;B60G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系统 汽车 | ||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毂电机机架(5),所述轮毂电机机架(5)用于支撑轮毂电机(8);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机和转向器,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转向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轮毂电机机架(5)连接;
悬架机构,所述悬架机构包括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通过所述轮毂电机机架(5)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机架(5)包括:
安装座(51),所述安装座(51)用于支撑所述轮毂电机(8);
上连接臂(52),所述上连接臂(5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机构还包括第一横臂(71)和第二横臂(72),所述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包括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1)和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2),所述第一横臂(71)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1)连接,所述第二横臂(72)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机架(5)还包括下连接臂(53),所述下连接臂(53)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2)连接,所述上连接臂(52)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臂(52)和所述下连接臂(53)均呈L型,所述上连接臂(52)包括第一支撑臂(521)和第一连接臂(522),所述下连接臂(53)包括第二支撑臂(531)和第二连接臂(532),所述第一支撑臂(52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531)分别与所述安装座(5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522)和所述第二连接臂(532)均与所述安装座(51)的轴线平行,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臂(522)与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1)连接;所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2)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532)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52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61)的一端伸出所述通孔与所述转向器的输出端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8)设置于前轮和/或后轮的车轮轮毂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为双级行星减速机(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为循环球式转向器(4)、蜗杆滚轮式转向器或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1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