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佐剂的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可溶性微针递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0141.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庶民;周荔葆;马凤森;张伟;吴铮;廖辉;修雪亮;刘苗苗;徐国标;王一平;杨文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2 | 分类号: | A61K39/12;A61P31/14;A61K39/095;A61K9/00;A61K39/39;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沈锡明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佐剂 乙脑 流脑 联合 疫苗 可溶性 递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佐剂的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可溶性微针递送系统,包括针体和背衬,所述的针体由乙脑‑流脑联合疫苗、基质材料和佐剂组成,其中,所述的佐剂为云芝多糖与咪唑莫特的混合,云芝多糖与咪唑莫特的含量比为(2:1)~(1:2);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载药量为0.1~5%。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佐剂,选择特定的佐剂与基质材料的含量比,以及适当的载药量,使制得的乙脑‑流脑联合疫苗可溶性微针能够增强免疫原性,且机械性能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给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佐剂的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可溶性微针递送系统,所述的流脑疫苗特别针对A、C、Y、W135四价流脑疫苗。
背景技术
儿童和老人是脑炎发病率最高的群体,他们本身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注射疫苗预防脑炎是最佳治疗方案。现有两种病原体容易引发脑炎,分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以下简称乙脑,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一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严重的乙脑患者会发生昏迷、中枢性呼吸衰竭或脑疝,病死率高达10%—30%。目前尚无根本治疗乙脑病毒感染的药物,最佳的治疗方式是接种乙脑疫苗。有文献报道(Kumar A,SharmaP,Shukla K K,et al.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Associated immune response andrecent progress in vaccine development[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9.),宿主在乙脑病毒感染期间的免疫机制并不能良好的恢复机体,宿主若未产生足够的体液免疫反而会导致脑炎的易感性,细胞免疫的表征不足,缺乏产生Th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从而乙脑疫苗存在免疫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添加佐剂来提高它的免疫原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Meningococcal meningitis)是一种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脑具有发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隐性感染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中国曾是A群流脑高发国家,但随着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普遍接种,A群流脑发病率逐年呈下降趋势。目前,中国流行菌群主要是A、B、C、W135、X、Y等血清型,而中国已上市的疫苗主要是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及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还未上市A、C、Y、W135四价流脑疫苗。
目前,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都是通过皮下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比起口服疫苗,注射接种疫苗确实能够更高效地激活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但是存在非常显著的缺点—疼痛,对于婴幼儿给药会带来强烈的不适应。在疫苗接种时选择微针给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微针可以刺破角质层,将药物成功递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可以实现无痛和自我给药;又如,可溶性微针使用后,不会产生医疗废物。
联合疫苗一直是WHO积极倡导的疫苗免疫发展方向,其优势在于减少了接种对象被注射次数,改善依从性,降低了副反应发生率,减少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提高疫苗接种率。因此,可考虑将乙脑疫苗和四价流脑疫苗制备成联合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经查阅,关于用可溶性微针递送乙脑-流脑联合疫苗的技术未见文献报道,仅公开号为CN 107158368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制备可溶性微针递送A+C流脑多糖结合疫苗的技术方案,该专利虽然在实施例中提到,可通过比较微针不同长度来测定疫苗的免疫原性,但其目的在于解决给药剂量准确及释药速度可控的问题,并未提出能够真正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原性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0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囊结合微针给药的乙脑-A+C群流脑联合疫苗
- 下一篇:自动取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