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系统调控云电网运行分析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1268.5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2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宇;高兴宇;狄方春;李大鹏;黄运豪;杨清波;刘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6;G06F9/455;G06F9/445;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系统 调控 电网 运行 分析 平台 | ||
一种电力系统调控云电网运行分析平台,包括:软件级服务SaaS层,支撑平台服务层,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层,外联层,通信层,以及展示层。并提供了容器管理模块,用于基于容器的标准化应用管理构建模式和容器管理方法,有利于完善国分省调分析决策应用标准化建设、同质化管理,形成集中统一、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大运行”体系,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调控云平台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更高的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调控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调控云电网运行分析平台。
背景技术
电力作为最主要的一种终端消费能源,在提升能源调控水平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电力客户用电效率较低,电能浪费现象大量存在,同时用电峰谷差不断拉大,发电和供电设备利用效率较低,节电潜力巨大。为了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电力调控,改变片面依靠扩大电厂、电网建设满足用电增长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和减少环境污染,构建支撑节能服务的能效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势在必行。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运算模式,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向各种网络应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的资源共享与服务,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发展的新阶段,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能效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整合各类能源、技术、组织环境等为一体,促进能效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借助云计算,组织能够构建个性化、主动化和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各类能源使用模式,更为有效地开展能源调控工作,将是今后能效服务与引导的技术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调控云平台是提高电力能源管理能力、保障调控安全的关键技术,也对电力生产调控未来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数据在电力领域逐步发挥作用,许多领域开始定义自己的系统体系架构,在体系架构上研发电力调控中需要的特定软件,但是基于这些架构研发的软件存在着基础服务能力弱、效率低下、平台按需调节能力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不同电力管理和电力用户多层次、多元化、持续的需求变化。这些需求包括:(1)支撑平台基础资源快速弹性伸缩的要求,(2)分析决策中心高效运行和全局管理的要求,(3)应用快速构建、敏捷交付和便捷运维的要求。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针对电力系统调控云平台及其容器管理组件,以对构建在平台之上各类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应用快速构建、敏捷交付和便捷运维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智能电网的管理和调控水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调控云电网运行分析平台,包括:
SaaS层,为软件级服务层,用于提供软件云应用产品,所述能效服务云系统通过能效服务应用SaaS层实现对能效信息的采集和监测、提供能效参数的诊断分析、以及通过云产品为企业用户实现电力能效云调控和云服务;
平台服务层,包括支撑平台,公共组件管理平台,云容器引擎平台;其中,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模型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运行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所述公共组件管理平台包括日记管理组件,告警管理组件,权限管理组件,内部和广域消息总线管理组件,内部和广域服务总线管理组件;所述云容器引擎平台包括镜像构建模块,私有镜像仓库,应用编排模块,PaaS平台;
IaaS层,为基础设施级服务层,包括服务器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用于为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解决方案,并提供调控云平台的云功能;
外联层,用于与多个相关平台的数据库对接并获取数据,存储电力系统相关信息,为电力调控提供信息数据;
通信层,用于连接外联层与IaaS层,并提供了平台与各用户、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通道包括电力信息网、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
展示层,用于提供用户统一访问入口,并将所述SaaS层、所述平台服务层与所述IaaS层支持的功能和服务进行可视化展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