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发器的快速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1315.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启峰;梁政仁;陈志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大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快速 散热 装置 | ||
一种蒸发器的快速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由一外墙板与一内墙板共同组装而成:该外墙板内部具有一半开放式的第一蒸发区;该内墙板内部具有一半开放式的第二蒸发区,该内墙板上并凹设有一缺口;该内墙板贴附在该外墙板一侧,进而组装成一个该散热元件,而该第一蒸发区与该第二蒸发区于该缺口处相通而共同形成一气体集中区,多个该散热元件朝同一方向连续的排列、组合或者一体制成一散热模组,并被装设在一外壳内密封,以做为蒸发器的散热结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蒸发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用于将水体于内部进行液、气转换而达到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元件的发热量随着半导体工艺的精进而不断的快速升高,如何提升电子元件的散热能力,维护元件的正常运作,遂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课题。
现有的技术中,大量使用的直接空气冷却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许多具有高热通量电子元件散热的需求,除了通过空气冷却技术之外,具有利用水体的液、气转换达到散热效果,此一技术提供两组均热器及两组连通的管体,一组均热器用以蒸发来带走所吸收的热量,另一组均热器用以冷凝以降温来返回输出冷却水体进行散热循环的回路,而两组均热器内的压力不同,故可让水体自动进行往返输送,但所述均热器其内部大多只是简单的鳍片或流道设计以供水体于其中流通,水体于内部的液、气转换效益有限。
因此,针对其内部的流道结构设计与改良,增加了更多水体蒸发与气体集中的空间,提升液、气转换效益,同时也改良结构组成,以多片式零件组装,以降低零件结构制造上的难易度,提升组装作业的便利性与生产效益,如此为本发明蒸发器的快速散热装置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蒸发器的快速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一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由一外墙板与一内墙板所共同组装而成:该外墙板,分设有以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与一第三板面,该第二板面位于该第一板面其中一侧边上,该第三板面则位于该第一板面的另一侧边上,且该第二板面、该第三板面分别与该第一板面之间具有一预定夹角,使得该外墙板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第一蒸发区;该内墙板,设有一第四板面、一第五板面与一第六板面,该第五板面位于该第四板面其中一侧边上,该第六板面则位于该第四板面的另一侧边上,且该第五板面与该第六板面分别与该第四板面之间具有一预定夹角,使得该内墙板内部形成一半开放式的第二蒸发区,而在该第五板面连同该第四板面靠近内侧的中间位置则凹设有一缺口;该内墙板贴附在该外墙板一侧,进而组装成一个该散热元件,而该第一蒸发区与该第二蒸发区于该缺口处相通而共同形成一气体集中区,多个该散热元件朝同一方向连续的排列、组合或者一体制成一散热模组,并被装设在一外壳内密封,以做为蒸发器的散热结构使用。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墙板以该第一板面、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三板面一体成型或相互固接而成,该内墙板以该第四板面、该第五板面与该第六板面一体成型或相互固接而成。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板面靠近外侧的两端位置则分别凹设有一凹槽,而该缺口使得该第五板面连同该第四板面靠近外侧的两端位置分别形成一凸部,各凸部装设于各凹槽中,以利于将该内墙板紧密的贴附在该外墙板一侧。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墙板的外墙板厚度与该内墙板的内墙板厚度相同。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蒸发区与该第二蒸发区的蒸发区宽度为该外墙板的外墙板厚度的1~5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内墙板上凹设该缺口处的最低高度则相当于该外墙板的总高度的0.1~0.8倍。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内墙板上端凹设有该缺口处上端的位置形成有大量的第一凸块以及第二凸块,该第一凸块由该内墙板上端朝侧边延伸一预定长度所形成,而第二凸块由该内墙板上端朝另一侧边延伸一预定长度所形成,各第一凸块以及各第二凸块相互错开,使得该内墙板的上端形成连续的弓字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散热模组立体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大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龙大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荧光陶瓷的制备方法及荧光陶瓷
- 下一篇:冷凝器的稳流增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