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控苹果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1661.4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桥;刘波;孙波;王芳;宁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浩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8;A01P3/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3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苹果 根腐病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控苹果根腐病的微生物: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HZD‑5)、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HZD‑6),同时提供一种由上述两种菌组成的用于防控苹果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研究结果显示所述菌剂生产方法简单,防控苹果根腐病效果明显,可有效的提高苹果抗病能力,而且化学药物添加,具有无化学残留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控苹果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根腐病又名圆斑根腐病,是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一种烂根病,根腐病是苹果根系衰弱的情况下,受土壤中习居的镰刀菌侵害引起的。据调查,苹果树根腐病的发生与果树根系强弱密切相关。干旱、缺肥、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土壤板结通气不良、结果过多、大小年严重以及病虫害严重都是诱发此病的重要条件。苹果树根腐病是造成苹果减产的主要原因。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在夜间也不能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发病时期: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不论幼、中、老树都可能发此病。现有的防治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轮作换茬。③粘土中混掺砂子。④精细整地,清沟沥水,阴雨天水不上畦,沟无积水。双打低洼积水田块,应高畦深沟,及时降低土壤湿度。⑤少用化肥,多用腐熟有机肥。2、物理措施:在夏季翻耕土壤,用薄膜覆盖,使地温升至50℃,以高温杀死病菌。3、化学措施:①每平方米使用50%多菌灵1.5%克,或75%五氯硝基苯3克,翻入土中。②40%根腐宁1000倍或80%402乳油1500倍灌根。③使用氯化苦熏蒸剂,几乎能够杀死一切细菌、真菌、病毒、害虫及老鼠,防治多种土传病害,防治重返茬,改善土际环境。4、生物措施:①使用500倍“魔方”牌壳寡糖柠檬酸盐+3%印楝素浸种、浸菌。防治病菌、病毒、有害真菌、害虫,增加土壤中乳酸菌、放线菌等有益菌菌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恢复生态平衡。②使用1000倍海藻精灌根大量杀灭有害真菌、细菌、病毒,增强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生长。上述方法虽然对治疗苹果树根腐病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
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是生存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隙的细菌,它能够与其建立和谐关系。植物内生细菌不会引起植物的表型特征或功能发生变化。Paestur在1876年从葡萄中获得内生细菌后人们才真正开始了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1992年Kleopper第一次提出“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使得植物学家、微生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内生细菌存在于健康植物体内,还具有各种生物学作用,如促生、固氮、防治病虫害和降解重金属等。利用内生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也是生物防治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在苹果根腐病危害严重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微生物菌剂,包含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两种微生物制备高效防控苹果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方法;
同时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微生物菌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筛选获得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HZD-5)和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 HZD-6),分离自健壮苹果根部,已由本申请人山西浩之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13号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 No.19037和CGMCC No.19038,保存时间:2019年12月13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浩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浩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