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1982.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劲;潘伟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20 | 分类号: | B66B1/20;B66B1/34;B66B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启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3 | 代理人: | 方启荣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流 高峰期 厅外呼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呼梯楼层中的人数识别模块来识别候梯人员的数量,在2台电梯同时都处于首层且处于没有人乘坐状态下,在特定的时间内主控模块接收到2个不同楼层的下向呼梯指令时,如后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上的候梯人数大于单台电梯的最大乘载量,先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上的候梯人数小于单台电梯的最大乘载量,主控模块将控制两台电梯都直接到达候梯人数较多的楼层来进行乘客的运载工作。本发明具有可以根据候梯人数是否超过单台电梯的最大乘载量而控制2台电梯到达同一楼层,有利于避免下班高峰期公司所在楼层会有大量人员滞留时间过长,使得上班人员可充分利用午膳和午休时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梯在应用中当多个楼层同时按下厅外的呼梯模块上的下向呼梯按钮进行呼梯时,电梯的主控模块是根据接收到呼梯指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电梯到达楼层的顺序,以至于当同一楼宇中不同的2个楼层同时或相间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厅外呼梯时,如楼宇中设有2台联动的电梯,则2个楼层各自只会有1台电梯到达进行乘客的运载工作。
这样的呼梯方法不能同时使得两台电梯一起到达同一楼层,这样会导致当一个楼层上的候梯人数要大于一台电梯的最大乘载量时,只有一台电梯到达此楼层将无法将此楼层的大部分候梯人员承载走或全数乘载走,在一些商业和住宅混合使用的楼宇中,这样的情况在公司所在的楼层的下班时高峰期时经常出现;现有的呼梯方法就是候梯人员等待先到的电梯运行走后,再一次按下厅外呼梯按钮以再次召唤到电梯的到来,这样会导致候梯人员的滞留,并且这一楼层中候梯人员可能会出现反复等待多次电梯才能完成候梯人员的乘载工作的现象,浪费了上班人员的中午用膳和午休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该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可以根据候梯人数是否超过单台电梯的最大乘载量而控制2台电梯到达同一楼层,以解决商业或住宅混合使用的楼宇下班高峰期时,公司所在楼层出现会大量人员滞留时间过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流高峰期的厅外呼梯控制方法,包括通过主控模块联动的电梯A、电梯B和用于向主控模块发出呼梯指令的呼梯模块;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人数识别模块,在各楼层上分别安装有所述的呼梯模块,至少在楼宇10层以上的各楼层候梯厅上都安装有所述的人数识别模块,人数识别模块用于采集其所在的楼层的候梯人数数据并传送至主控模块;电梯A、电梯B的最大乘载量相同均为Z人,当主控模块先后接收到2个不同楼层的呼梯指令时,满足以下条件电梯A、电梯B一起运行至后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作乘客运载工作:
①电梯A、电梯B同时都处于首层且处于没有人乘坐状态;
②2个楼层都是发出下向的呼梯指令;
③后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要高于先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
④主控模块接收到后发出呼梯指令的时间在电梯A未到达先发出呼梯指令所在楼层之前;
⑤后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上的人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人数MZ,先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上的人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人数NZ;
后发出呼梯指令所在楼层的候梯人员进入电梯A、电梯B中并操控梯内的操控面板向主控模块发出目标楼层指令后,电梯A、电梯B运行下降期间:
a)当电梯A或电梯B中只有一个电梯达到最大乘载量时,达到最大乘载量的电梯只依操控面板发出的指令运行,没达到最大乘载量的电梯则在依操控面板发出的指令运行的同时还会运行至先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作乘客运载工作,以执行完成2个呼梯楼层的呼梯指令;
b)当电梯A或电梯B都没达到最大乘载量时,电梯B只依操控面板发出的指令运行,电梯A则在依操控面板发出的指令运行的同时还会运行至先发出呼梯指令的楼层作乘客运载工作,以执行完成2个呼梯楼层的呼梯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伟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1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歧管焊接系统
- 下一篇:5G通信身份验证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