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改进OLSR协议的多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PR节点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4008.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2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肖颖峰;熊智;羊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H04W40/02;H04W40/24;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上官凤栖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改进 olsr 协议 无人机 组织网络 mpr 节点 选择 方法 | ||
基于改进OLSR协议的多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PR节点选择方法,首先,考虑MPR集的冗余度问题,若不存在唯一到达二跳邻节点的相邻节点,则通过删除相邻节点中可到达性最小的节点来创造这类节点的出现,再进行MPR的选择;其次,考虑节点的负载均衡问题,为了避免意愿程度高的节点多次被其它节点选作MPR集,而意愿程度低的节点一直处于空闲状态,将所有的相邻节点的意愿程度设为WILL_ALWAYS,同时设置一个Times字段用于记录该节点被其它节点选作MPR集的次数,动态地加入节点的负载信息。本发明既考虑到了减少MPR集的冗余度,节约了路由协议的开销;也充分考虑到了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负载情况,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节点负载均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自组网通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改进OLSR路由协议的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PR节点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集群作战需求越来越多,多无人机动态自组织网络已成为国内通信业内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无人机自组网的体系结构和基于MANET的分层模型,探讨了无人机自组网的路由协议、网络拓扑控制、网络管理和数据链路层等方面的一些技术问题,利用系统仿真方法对无人机自组网的性能分别进行了验证。
集群自主协同作战的无人机通过通信网络不仅要传输数据,还需要传输构建的三维环境、探测到的目标图像视频等信息,因而集群作战无人机的动态自组织通信网对网络的负载、带宽及延时都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无线多跳网络(Wireless Multi-hop Network, WMN)路由协议来构建WMN网络,从而为高质量视频流的传输提供更好的保障。
WMN网络的主动式和反应式路由协议中的三种典型路由协议为:按需平面距离向量路由协议(Ah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动态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ptimized Link StateTouting,OLSR)。在不同网络密度的条件下,利用OPNET Modeler平台对AODV、DSR和OLSR路由协议在网络负载、网络吞吐量及网络延时等性能进行仿真试验,通过分析可知,在网络吞吐量方面,AODV协议要优于DSR和OLSR协议,而OLSR协议在网络负载和网络延时方面则要优于AODV和DSR协议,尤其是在节点密度高的大规模网络中,OLSR协议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OLSR协议是一种基于最优化链路状态的标准表驱动式路由协议。它采用多点中继(Multi Point Relay,MPR)机制对广播消息进行转发,减少了广播消息的转发数量,节省了路由协议的开销,非常适合应用在网络规模大、节点密度高的WMN网络中。但是标准的MPR选择方法得到的MPR集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1)OLSR协议选择得到的MPR集存在较大的冗余,控制分组的洪泛规模较大,路由开销较大;2)在MPR集选择中没有考虑节点的负载均衡情况,如果某个节点同时被多个邻节点选作MPR集,可能会发生网络过载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网络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改进OLSR路由协议的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PR节点选择方法。改进后的MPR节点选择方法和标准MPR选择方法在理想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时间复杂度,但是改进后的OLSR协议有效避免了节点的负载过重,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节点负载均衡,又降低了MPR集的冗余,节约了路由协议的开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改进OLSR协议的多无人机自组织网络MPR节点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网络中源节点的MPR集、一跳相邻节点集N(s)和两跳相邻节点集N2(s);将源节点的MPR集置空,设定一跳相邻节点集N(s)中的节点意愿程度,设定用于实时记录各一跳相邻节点负载的变量N_times,使其初值为0;
步骤S2:计算N(s)中各节点的深度D(y);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长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4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