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秸秆腐生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5664.5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3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田磊;吉丽;林晓龙;田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02;C05F11/0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腐生 及其 应用 | ||
一株秸秆腐生菌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秸秆腐生菌及其应用。是要解决现有秸秆难于降解的问题。该菌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TL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是2019年10月18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590。终极腐霉TL1能够降解秸秆,能够在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促进水稻秸秆产生腐殖酸,可促进1g水稻秸秆产腐殖酸0.005g。本发明应用于秸秆降解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一株秸秆腐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水稻在收获后残留大量秸秆,是可利用农村资源;而水稻秸秆在很多地区不能够有效还田,且被燃烧用于取暖,对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影响。
腐解真菌在水稻秸秆降解过程中对腐殖酸的影响过程研究欠缺,没有有效的技术体系支撑。目前在研究水稻秸秆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秸秆难于降解的问题,提供一株秸秆腐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秸秆腐生菌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TL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是2019年10月18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590。
本发明的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TL1可以以菌丝形态生长于固体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
本发明的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TL1的菌落颜色为白色,菌丝为白色,地毯状散状,孢子为分生孢子。
本发明的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TL1通过Blast分析与基因库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与终极腐菌(Pythium ultimum)的同源性最高,达99%,通过结合菌体形态特征、生长条件等鉴定结果确定,本发明的菌株TL1为终极腐菌(Pythium ultimum)。
本发明提供终极腐霉TL1在降解秸秆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秸秆为水稻秸秆。
本发明还提供终极腐霉TL1在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影响腐殖酸含量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终极腐霉TL1在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中促进水稻秸秆产生腐殖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终极腐霉TL1不仅能在水稻秸秆为基质的条件下快速繁殖,7天即可长满水稻秸秆界面,说明终极腐霉TL1能够降解水稻秸秆。而且终极腐霉TL1对水稻秸秆腐解过程的腐殖酸含量具有影响,可促进1g水稻秸秆产腐殖酸0.005g。
本发明利用生物降解水稻秸秆的手段,即利用高效微生物对水稻秸秆进行降解,更为环保;且降解水稻秸秆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腐殖酸可以用于改良土壤,促进植被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终极腐霉TL1在PDA平板上的形态图;
图2为终极腐霉TL1的系统进化树;
图3为终极腐霉TL1在水稻秸秆基质平皿中快速繁殖图片;
图4为终极腐霉TL1发酵秸秆后水稻秸秆腐殖酸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5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