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段回收率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6031.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娟;宋永胜;温建康;周桂英;蔡镠璐;李开国;陈勇;张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9/00 | 分类号: | B03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硫化 矿铜钼 混合 浮选 回收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段回收率的工艺,该选矿工艺针对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过程中存在中矿循环量大、矿浆泥化严重、对有用矿物表面罩盖、指标差、操作困难等诸多难题,通过将铜钼混合浮选段第一次精选底流和第一次扫选泡沫合并单独再选,再选的泡沫视情况返回粗选或直接精选产出次级铜钼混合精矿,再选底流并入尾矿丢弃,有效减少了泥化脉石的循环量,减少了泥化脉石对浮选的不利影响,提高了铜钼混合浮选段铜钼回收率,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段回收率的工艺。
背景技术
常规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时,中矿均顺序返回,这样的流程存在以下缺点:(1)矿泥循环量大,造成浮选药剂有效浓度低,(2)中矿循环量过大,容易在流程中造成恶性循环;(3)由于中矿的恶性循环,铜、钼金属量在扫选方向(尾矿方向)分布率过高;(4)一部分金属量即便返回流程也没办法被回收,一直这么循环下去,容易造成硫化矿物表面被泥覆盖,影响其上浮速率和上浮效率。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新工艺,可以减少中矿循环量,消除中矿循环带来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段回收率的工艺,该工艺可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铜钼硫化矿铜钼混合浮选段回收率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矿石磨矿至-0.074mm占55-90%,加入石灰调整pH值为8-9;
(2)进行粗选浮选6min得到铜钼混合粗精矿和粗选尾矿;
(3)粗选尾矿进行扫选I,时间为5min,对得到的扫选I尾矿进行扫选II和扫选III,两次扫选时间均为4min;
(4)铜钼混合粗精矿进行第I次精选4min得到精I底流和精I泡沫,精I泡沫在进行精选2次,精选II精选时间为4min,精选III精选时间为2分30秒,精选II、精选III得到的底流、扫II和扫III得到的泡沫均顺序返回;
(5)精I底流和扫选I泡沫合并后进行再选,得到的再选泡沫返回粗选或作为次级铜精矿,再选底流作为小尾矿与扫III得到的尾矿合并作为总尾矿;精III泡沫作为铜钼混合精矿。
优选地,步骤(2)所述粗选浮选前添加加入捕收剂Pj-053 0-15g/t、煤油0-15g/t、起泡剂2#油0-10g/t调浆2min。
优选地,步骤(3)所述扫选I前添加捕收剂Pj-053 0-15g/t、煤油0-15g/t、起泡剂2#油0-15g/t调浆2min。
优选地,步骤(3)所述扫选II和扫选III前均添加捕收剂Pj-053 0-15g/t、煤油0-15g/t、2#油0-15g/t调浆2min。
优选地,步骤(4)所述第I次精选时,添加0-225g/t水玻璃,0-500g/t石灰调浆3min后进行第I次精选。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5)中,再选添加水玻璃进行矿泥分散、添加石灰对黄铁矿进行抑制,添加Pj-053和2#油进行矿物捕收,水玻璃用量为0-1000g/t,石灰用量为0-1000g/t,Pj-053、煤油和2#油用量均为0-15g/t。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5)中,精I底流和扫选I泡沫合并后,若有价矿物单体解离度在80%以下则在再选前需要进行再磨,,再磨细度为-0.045mm占50%-95%。
再磨用于提高有价矿物单体解离度,进而提高铜、钼回收率。
再选泡沫如与铜钼混合精矿合并时不会降低其品级(根据市售品级要求)则直接产出次级铜钼混合精矿后并入铜钼混合精矿,若再选泡沫与铜钼混合精矿合并时会降低其品级则返回粗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60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