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6522.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战美秋;汪丽梅;王福阳;孟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剪力 结构 竖向 连接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剪力墙模块,所述预制剪力墙模块包括横向交错排布设置的若干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若干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上从上到下依次横向安装固定有上部水平筋、中部水平筋和下部水平筋,相邻的两个上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有上部斜撑筋,相邻的两个下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有下部斜撑筋,相邻的两个上部连接筒和下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有中部斜撑筋,上部连接筒的上端面下侧和下部连接筒的下端面上侧形成有浇筑空间,混凝土浇筑于浇筑空间内。本发明缩短了现场施工周期,可以提高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施工速度及降低现场作业的施工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装配式住宅的政策导向和优惠政策的出台,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装配式整体剪力墙的结构思路是将建筑结构的构件划分成许多单元,然后在预制构件厂或者预制场对各个单元进行浇筑成型,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就位,最后利用湿式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设置不合理,整体结构强度不佳,连接处的可靠性和强度较低,且拼装施工较困难,不利于提高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施工速度及降低现场作业的施工要求。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竖向连接结构,包括能够竖向拼装连接的预制剪力墙模块,所述预制剪力墙模块包括横向交错排布设置的若干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若干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上从上到下依次横向安装固定有上部水平筋、中部水平筋和下部水平筋,相邻的两个所述上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固定有中间与第一插接筋连接的上部斜撑筋,相邻的两个所述下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固定有中间与第二插接筋连接的下部斜撑筋,相邻的两个所述上部连接筒和下部连接筒之间还安装固定有中部斜撑筋,且所述中部斜撑筋还与中部水平筋固定连接,所述上部连接筒的上端面下侧和下部连接筒的下端面上侧形成有浇筑空间,混凝土浇筑于所述浇筑空间内形成固结的预制剪力墙模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干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和第二插接组件竖向均匀交错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接组件包括能够配合插接的上部连接筒和第二插接筋,所述第二插接筋安装固定于上部连接筒的下端;所述第二插接组件包括能够配合插接的第一插接筋和下部连接筒,所述第一插接筋安装固定于下部连接筒的上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插接筋突出于上部连接筒上端面的长度和第二插接筋突出于下部连接筒下端面的长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部水平筋与上部连接筒的下端面齐平,且所述上部水平筋与上部连接筒和第一插接筋固定连接;所述下部水平筋与下部连接筒的上端面齐平,且所述下部水平筋与下部连接筒和第二插接筋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水平筋与第一插接筋和第二插接筋均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部斜撑筋为倒“V”字形结构,上部斜撑筋的中部与第一插接筋连接固定,且所述上部斜撑筋的上端面与上部连接筒的上端面齐平,所述上部斜撑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部连接筒的侧面下端对应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部斜撑筋为“V”字形结构,且所述下部斜撑筋和上部斜撑筋的张开角度相同,下部斜撑筋的中部与第二插接筋连接固定,且所述下部斜撑筋的下端面与下部连接筒的下端面齐平,所述下部斜撑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部连接筒的侧面下端对应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部斜撑筋的上端固定于上部连接筒的底部,中部斜撑筋的下端固定于下部连接筒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6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打鼾行为监测装置及打鼾预警系统
- 下一篇:基于MBBR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