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7305.3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8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钱超;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61 | 分类号: | C07C211/61;C07D213/16;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竞存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L1、L2为亚苯基,L1、L2相互间可以通过单键连接或不连接;R1、R2各自独立的为氢、氘、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的杂芳香族烃基;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的杂芳香族烃基;m、n各自独立的为0或1,本发明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发光效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器件的启动电压有所下降,器件的功耗相对降低,使得器件的寿命相应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OLED)是利用如下原理的自发性发光器件:当施加电场时,荧光物质通过正极注入的空穴和负极注入的电子的重新结合而发光。这种自发光器件,具有电压低、亮度高、视角宽、响应快、温度适应性好等特性,并且超薄,能制作在柔性面板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照明等领域。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犹如三明治的结构,包括电极材料膜层,以及夹在不同电极膜层或者自荐的有机功能材料,各种不同功能材料根据用途相互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电流器件,当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两端电极施加电压,并通过电场作用在有机层功能材料膜层中产生正负电荷,正负电荷进一步在发光层中复合,产生光,此过程为电致发光。
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高性能的研究包括: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等。为了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不但需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制作工艺的创新,更需要有机电致光电功能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创制出更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功能材料。
就当前有机电致发光产业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落后于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L1、L2为亚苯基,L1、L2相互间可以通过单键连接或不连接;
R1、R2各自独立的为氢、氘、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的杂芳香族烃基;
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族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5-C30的杂芳香族烃基;
m、n各自独立的为0或1。
进一步地,R1、R2各自独立的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
进一步地,R1、R2各自独立的为氢、氘、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所述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为未取代的或是其中至少一个氢被氘取代所得到的基团。
进一步地,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联苯基,所述苯基、联苯基中的至少一个C被N取代或非取代。
进一步地,R3为被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被C3-C20的环烷基、或被C3-C20的环烯基取代的苯基或联苯基;
所述苯基、联苯基中的至少一个C被N取代或非取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3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