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7627.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7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辰垒;张国杰;成海柱;徐英;王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8 | 分类号: | C01B3/38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烷 二氧化碳 重整 反应炉 | ||
1.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用于甲烷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干重整的反应室(2)、若干燃烧室(10)、预热室(4)、废气回收室(8)、位于废气回收室(8)内的若干总煤气管(7)和位于废气回收室(8)内若干废气管道(14);
反应室(2)和燃烧室(10)并排设于反应炉内,预热室(4)位于反应室(2)和燃烧室(10)的下方,废气回收室位于预热室(4)的下方;
若干燃烧室(10)和若干反应室(2)依次间隔排布于反应炉内,燃烧室(10)与反应室(2)之间通过隔墙隔开;预热室(4)包括用于回收燃烧废气的热量的若干燃烧预热室(4.1)和用于预热混合气体的若干反应预热室(4.2),若干燃烧预热室(4.1)和若干反应预热室(4.2)依次间隔排布于反应炉内,燃烧预热室(4.1)与反应预热室(4.2)之间通过隔墙隔开;燃烧预热室(4.1)位于燃烧室(10)下方,燃烧预热室(4.1)与燃烧室(10)连通,反应预热室(4.2)位于反应室(2)下方,反应预热室(4.2)与反应室(2)连通;
每个反应室(2)沿其走向对称设有两个侧反应室(2.1),两个侧反应室(2.1)上方均设有用于排出甲烷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整为合成气的合成气出口管(1),两个侧反应室(2.1)内通过隔墙分隔为若干催化反应腔(2.1.1),催化反应腔(2.1.1)内设有用于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的催化剂;对应的每个反应预热室(4.2)沿其走向对称设有两个侧反应预热室(4.2.1),侧反应预热室(4.2.1)为矩形结构,两个侧反应预热室(4.2.1)下方均设有用于输入混合气体的混合气入口管(6),两个侧反应预热室(4.2.1)内与催化反应腔(2.1.1)对应的位置均设有用于预热混合气体的若干连通管(5);混合气入口管(6)与连通管(5)的底部连通,连通管(5)的顶部与催化反应腔(2.1.1)的底部连通,催化反应腔(2.1.1)的顶部与合成气出口管(1)连通;
每个燃烧室(10)沿其走向设有多组双联式火道(11),多组双联式火道(11)之间通过隔墙隔开,每组双联式火道(11)包括两个火道(11.1),两个火道(11.1)之间通过隔墙隔开,两个火道(11.1)之间的隔墙顶部设有用于连通两个火道(11.1)的连通孔道(12),火道(11.1)的底部设有点火端(11.1.1),点火端(11.1.1)内设有用于控制点火端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
若干燃烧预热室(4.1)内通过隔墙分隔为若干燃烧预热腔(4.1.1),燃烧预热腔(4.1.1)对应位于燃烧室(10)的火道(11.1)的下方;燃烧预热腔(4.1.1)包括两个用于输入空气或排出燃烧废气的通气孔(13)和用于输入煤气的单煤气管(15),单煤气管(15)位于两个通气孔(13)之间,两个通气孔(13)与单煤气管(15)之间分别通过隔墙隔开;
若干总煤气管(7)分别对应位于若干燃烧预热室(4.1)的下方;
单煤气管(15)的顶端与燃烧室(10)的火道(11.1)的点火端连通,单煤气管(15)的底端与总煤气管(7)连通;
若干废气管道(14)分别对应位于若干燃烧预热室(4.1)的下方;
两个通气孔(13)的顶部与火道(11.1)的底部连通, 两个通气孔(13)顶部设有用于控制通气孔(13)与火道(11.1)连通的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
两个通气孔(13)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于废气管道(14),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通气孔(13)与废气管道(14)连通的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
通气孔(13)的一侧设有空气输入管(3),通气孔(13)与空气输入管(3)通过管路连通,管路上设有用于控制通气孔(13)与空气输入管(3)连通的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
废气回收室(8)设于地下室,废气回收室(8)位于预热室(4)的下方,废气回收室(8)内还设有用于收集经预热室(4)回收热量后的废气的若干废气道(8.1),废气管道(14)的末端与废气道(8.1)连通,废气道(8.1)的末端连通于烟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应炉,其特征在于:连通管(5)上设有若干球状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76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节型泡沫喷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