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风洞隔离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8213.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毛俊祥;周永江;余祥虎;金文进;韩辉;易文通;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风洞 隔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风洞隔离门,涉及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该旋转式风洞隔离门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之间形成容置腔体,内流道结构形成有内流道,外流道结构形成有外流道;旋转门体,旋转门体的中心设有门轴,门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上;门体上位于门轴一侧开设有流道孔;当旋转门体旋转至开启极限位置时,流道孔与内流道和外流道连通对齐;当旋转门体旋转至关闭极限位置时,流道孔与内流道和外流道不连通。本发明的旋转式风洞隔离门,不仅结构紧凑,易于操控,且运行更稳定,有利于减小隔离门与风洞主体流道的对接阶差,提高对接精度,进而提高试验数据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风洞隔离门。
背景技术
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安置飞行器或其他物体模型,研究气体流动及其与模型的相互作用。风洞在试验段的上、下游适当位置需要设置隔离门,当风洞处于增压或降压状态时,如果工作人员需要进入试验段操作,只需关闭隔离门,将风洞局部区域恢复到正常大气压力,不需要对整座风洞进行降压或增压,以保证洞体回路中的气体不泄漏或真空环境不被破坏。
现有的隔离门一般采用插板式结构,由驱动装置带动插板直线运动,以封堵或打开气流通道。这种隔离门在开启和关闭插板时运行不稳定,且重复定位精度较低。当开启插板使气流通道完全打开时,插板容易因气流引起的振动而发生位移,影响隔离门气流通道的内腔型面,进而对气流造成影响,使试验数据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风洞隔离门,结构紧凑,易于操控,且运行更稳定,有利于减小隔离门与风洞主体流道的对接阶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风洞隔离门,其包括:
壳体,其内设有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上述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之间形成容置腔体,上述内流道结构形成有内流道,上述外流道结构形成有与内流道对应的外流道;
旋转门体,其设置于上述容置腔体内,上述旋转门体的中心设有门轴,上述门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上述内流道结构和外流道结构上;上述旋转门体位于门轴一侧开设有流道孔;
当上述旋转门体旋转至开启极限位置时,上述流道孔与上述内流道和外流道连通对齐;当上述旋转门体旋转至关闭极限位置时,上述流道孔与上述内流道和外流道不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内流道结构靠近旋转门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充气围带,上述第一充气围带绕上述内流道的边缘一圈;
上述外流道结构靠近旋转门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充气围带,上述第二充气围带绕上述外流道的边缘一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充气围带通过第一安装座固定于上述内流道结构,上述第二充气围带通过第二安装座固定于上述外流道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充气围带和第二充气围带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旋转门体呈圆形,其边缘设有凸台,上述凸台、门轴和流道孔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上述容置腔体内壁设有分别与凸台相适配的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上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分别设置于旋转门体两侧,且沿旋转门体径向设置;
当上述旋转门体旋转至开启极限位置时,上述第一止挡部与凸台配合抵接;
当上述旋转门体旋转至关闭极限位置时,上述第二止挡部与凸台配合抵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的端面均设有与上述凸台适配的接触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通过驱动接头连接上述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82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