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用原料除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9367.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壹木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4 | 分类号: | B07B1/24;B07B1/46;B07B9/00;B07B4/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生产 原料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用原料除杂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接底座,底座上连接圈壳,圈壳内通过轴承连接筛筒外端的短轴,短轴固接于筛筒端部中间,圈壳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上壳,上壳贯通连接投料管,圈壳上方另一侧通过卡扣活接上壳,圈壳外设有负压风机并贯通圈壳的中间层,负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到出尘口,出尘口连接分料管,分料管设于底座下,分料管还连接出料口,分料管内活动设有分料闸板,分料闸板上设有电磁阀,分料管连通底座上设置的通孔;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思路新颖独特,通过本装置能有效过滤筛选出破碎后生物质燃料原料中的细小杂质,方便快捷,并且通过螺纹叶片能间断性连接收集干净的破碎后生物质燃料原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燃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用原料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生物质燃料加工时需要先将秸秆、树枝等原料进行破碎,破碎后的原料需要进行除杂处理,其中原料中存在粉尘细沙等需要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用原料除杂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用原料除杂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接底座,底座上连接圈壳,圈壳内通过轴承连接筛筒外端的短轴,短轴固接于筛筒端部中间,圈壳上方一侧通过铰链连接上壳,上壳贯通连接投料管,圈壳上方另一侧通过卡扣活接上壳,圈壳外设有负压风机并贯通圈壳的中间层,负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风管连接到出尘口,出尘口连接分料管,分料管设于底座下,分料管还连接出料口,分料管内活动设有分料闸板,分料闸板上设有电磁阀,分料管连通底座上设置的通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圈壳两端上侧设有槽口,槽口内通过轴承连接短轴,且圈壳的侧壁为中空层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若干气孔连接圈壳内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并位于壳圈内,弧形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筛筒的两个端板间连接若干间隔均匀的筛条,且两个端板间均布连接五个筋条,筋条的外表面通长设有燕尾槽,燕尾槽卡接毛刷。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筛筒的筛条上设有开口,开口位于投料管正下方,筛筒内设有螺旋叶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从投料管及开口进入到筛筒内,利用伺服电机带动伸出圈壳外的短轴,使筛筒转动,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在螺旋叶片的螺旋作用力下,分离出粉尘及细沙子等杂质,从筛条间的间隙漏出到凹槽内,同时负压风机抽吸加速筛筒的粉尘与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的分离,有部分粉尘被抽吸,而附着在壳圈内壁的粉尘通过毛刷扫落于凹槽内,然后通过通孔进入到分料管内,利用电磁阀从尘口进行收集,而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在筛筒的随着螺旋叶片的作用力从开口及通孔流出,以及电磁阀的识别动作打开分料闸板翻转,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从出料口流出。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思路新颖独特,通过本装置能有效过滤筛选出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中的细小杂质,方便快捷,并且通过螺纹叶片能间断性连接收集干净的破碎后的生物质燃料原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筛筒的端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壹木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壹木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9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