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工装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0771.7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7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姚禹轩;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3/00;B24C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磨粒流 工艺 去除 航空发动机 油嘴 毛刺 工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工装及方法,工装包括用于装夹喷油嘴的上部夹具和下部夹具,上部夹具在与喷油嘴入口相对处开设有用于供磨粒流进入喷油嘴入口的中心孔;下部夹具在与喷油嘴的锥形喷孔锥面相对的位置设有锥形导流结构,锥形导流结构的锥度与锥形喷孔锥面的锥度相同,锥形导流结构的上部伸入喷油嘴的出口,锥形导流结构与锥形喷孔锥面之间具有供磨粒流流出的间隙;下部夹具上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用于供喷油嘴出口流出的磨粒流流出下部夹具。本发明能够高效率、高一致性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喷孔的毛刺,克服传统加工技术所造成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工装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发动机喷油器零件的微小孔的加工多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优点是加工效率高,缺点是容易造成喷孔粗糙度高且喷孔表面有大量毛刺等现象。目前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喷孔去毛刺主要采用砂纸、磨头等作为辅助工具,利用人工去毛刺方法。手工去毛刺效率低下且一致性差,经常会出现毛刺去除不干净等现象,而且喷嘴的贯穿孔孔径较小,一般工具难以进入,部分毛刺难以彻底清除。
磨粒流加工作为一种利用黏弹性磨料实现光整加工的工艺,可用于去除工件表面的重铸层以及对零件的不可见型腔和微型通道进行倒圆角、去毛刺和抛光加工,有效改善了传统抛光加工方法在效率和工艺上的局限性。
磨料流加工需要特定夹具才能进行,故不同喷油嘴需要设计不同夹具。现行针对此型喷油器设计的夹具在使用时,磨粒流在压力的作用下快速从喷油器喷孔与夹具出料孔喷出,磨粒流不能很好的去除喷油口下端的锥形喷孔锥面边缘的毛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工装及方法,本发明能够高效率、高一致性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喷孔的毛刺,克服传统加工技术所造成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工装,包括用于装夹喷油嘴的上部夹具和下部夹具,上部夹具在与喷油嘴入口相对处开设有用于供磨粒流进入喷油嘴入口的中心孔;下部夹具在与喷油嘴的锥形喷孔锥面相对的位置设有锥形导流结构,锥形导流结构的锥度与锥形喷孔锥面的锥度相同,锥形导流结构的上部伸入喷油嘴的出口,锥形导流结构与锥形喷孔锥面之间具有供磨粒流流出的间隙;下部夹具上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用于供喷油嘴出口流出的磨粒流流出下部夹具。
优选的,锥形导流结构为圆锥形结构或圆台形结构。
优选的,上部夹具中心孔的孔径小于喷油嘴入口的孔径,上部夹具在中心孔的外缘设有圆柱体凸台,圆柱体凸台伸入喷油嘴入口中,圆柱体凸台与喷油嘴入口之间无缝配合。
优选的,上部夹具的材质为尼龙。
优选的,下部夹具上设有供喷油嘴装入的安装腔,安装腔为阶梯腔,锥形导流结构和出料孔设置于安装腔的底部。
优选的,出料孔设置若干个,若干个出料孔均匀分布于锥形导流结构的四周。
优选的,下部夹具是钢制的。
优选的,上部夹具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下部夹具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上部夹具和下部夹具通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以及定位销装配连接。
一种用磨粒流工艺去除航空发动机喷油嘴毛刺的方法,通过本发明所述的工装进行,包括如下过程:
将磨粒流从上部夹具中心孔引流至喷油嘴入口;
磨粒流从喷油嘴入口进入,从喷油嘴出口流出,磨粒流流动过程中磨削喷油嘴的内壁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07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超导散热结构循环水冷却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激光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