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跟管钻进系统及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1150.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日平;陈真;杨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26 | 分类号: | E21B10/26;E21B10/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万双艳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钻进 系统 停留 同心 管钻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包括中心钻和套设所述中心钻的环钻,所述环钻的内周侧设有驱动凸台,所述中心钻的外周侧设有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滑入后旋转到位并带动所述环钻运动的驱动槽,所述中心钻的外周侧还设有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滑动以实现所述环钻与所述中心钻脱离的贯通的解锁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连续跟管钻进系统。上述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的中心钻与环钻通过驱动凸台在驱动槽中滑入后旋转到位实现锁定,中心钻与环钻脱离后沿解锁槽滑出实现脱离,实现非停留持续钻进的效果,简化了脱离拆卸的过程,具有提高效率和降本增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层或岩石的钻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还涉及一种连续跟管钻进系统。
背景技术
冲击钻头广泛应用于矿石探测和地下岩样采集,还应用于建筑工程、水电、港口、高速工路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前期岩样探测。
两槽冲击钻头由钻头本体和合金齿组成,钻头将冲击器或动力头传递来的冲击击打的应力波,通过钻头本体传给合金齿,合金齿再击碎岩石进行破岩。在进行钻孔施工时,为了降低钻孔难度,通常结合采用钻孔和扩孔两种方式施工。在具体过程中,需要先利用环钻进行钻进时的扩孔,持续扩孔至预设深度后,需将环钻与中心钻脱离,环钻在脱离后就不再使用,中心钻继续钻进。在现有的中心钻与环钻的连接方式中,为了施工过程中能达到钻孔要求的深度,环钻使用多根钻杆与中心钻连接,为了使环钻与中心钻互相脱离,需要先拆卸钻杆,将钻杆更换为常规钻头钻进,环钻与中心钻脱离拆卸的工作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改变环钻与中心钻的连接方式以简化环钻与中心钻的脱离拆卸、提高脱离拆卸的效率、降本增效的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中心钻与环钻通过驱动凸台在驱动槽中滑入后旋转到位实现锁定,中心钻与环钻脱离后沿解锁槽滑出实现脱离,实现非停留持续钻进的效果,简化了脱离拆卸的过程,具有提高效率和降本增效的特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跟管钻进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包括中心钻和套设所述中心钻的环钻,所述环钻的内周侧设有驱动凸台,所述中心钻的外周侧设有两个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滑入后旋转到位并带动所述环钻运动的驱动槽,所述中心钻的外周侧还设有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滑动以实现所述环钻与所述中心钻脱离的贯通的解锁槽。
优选地,所述驱动槽包括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由所述中心钻的端部滑入的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用以供所述驱动凸台滑入后旋转锁紧的第二槽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中心钻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中心钻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呈垂直的L型。
优选地,所述驱动凸台的数量和所述驱动槽的数量均为多组。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体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槽体的间隔角度为180°,两个所述解锁槽的间隔角度为180°,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解锁槽间隔交叉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解锁槽的间隔角度为9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续跟管钻进系统,包括上述非停留两槽同心跟管钻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黑金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1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