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4432.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9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方银娥;练文标;肖海水;刘永峰;陈宗良;潘远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许青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大沙地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peg 生物 迁移 水体 治理 修复 方法 系统 | ||
1.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底质改良:对水体底质进行免清淤、原位消减,以消灭水体中蓝藻或预防蓝藻爆发;
所述底质改良前进行第一次生态调水,通过排水降低水位,满足80~90%塘面干塘晒塘要求,再通过物化和生物改良组合工艺,免清淤进行原位消减;
所述的物化改良主要是采用硅钙类复合型组合填料,所述填料由(0.5~0.8):(1.5~2.5):(1~1.5):(0.5~0.8)(质量比)的硅藻土、粗砂和高钙粉煤灰以及斜发沸石粉组成,混合搅拌后铺撒于底质上层5~10cm;物化改良完成后晒塘20~30天再进行第二次生态调水,此次生态调水当平均水深满足水草种植要求后再进行生物改良,所述平均水深为0.5~1.0m,再向水体中投撒生物制剂进行生物改良,所述生物制剂菌种包括生物芽孢、硝化菌、反硝化菌、生物酶及活性氧;
S2、构建梯级水生植物:通过选择植物和梯级构建,形成水生植物群落,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以及降解氮、磷污染;
所述选择植物和梯级构建包括水生植物的种植和生态浮岛的安装,所述水生植物以沉水、浮叶植物为主,水生植物分区分种类布设,整体水生植物覆盖率为40~60%;所述生态浮岛布设于增量污水入水区域,以入水点为中心扇形布设,覆盖率为1~3%,浮岛上部种植挺水植物,浮岛底部配有仿植物根系立体填料束,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栖息场所;
S3、构建立体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构建完成15~20天后进行第三次生态调水,通过补水上调0.3~0.5m后投放水生动物,并跟踪检测,根据水质情况投放和调整水生动物的种群与数量,并与水生植物一起,形成全生态食物链,以恢复水体自净功能;
S4、铺设富氧网: 进行第四次生态调水,将水位调为常水位后,安装无动力、免维护的石墨烯富氧网;所述石墨烯富氧网通过挂网方式平铺于水体表面,覆盖率为10~30%,石墨烯富氧网上负载有石墨烯和氮掺杂二氧化钛,通过自然光照实现水体增氧和靶向降解污染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富氧网底部配有仿植物根系立体填料束,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栖息场所。
3.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水系统,用于根据需要对水体进行生态调水;
检测系统,用于对治理全过程进行检测,检测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多样性检测;
底质改良单元,用于对水体底质进行免清淤、原位消减,以消灭水体中蓝藻或预防蓝藻爆发;
植物梯级构建单元,用于通过选择植物和梯级构建,形成水生植物群落,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以及降解氮、磷污染;
立体生态系统构建单元,用于投放水生动物,并跟踪检测,根据水质情况投放和调整水生动物的种群与数量,并与水生植物一起,形成全生态食物链,以恢复水体自净功能;
富氧网构建单元,用于在水体表面铺设石墨烯富氧网,以通过自然光照实现水体增氧和靶向降解污染物,以构建富氧清水型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浩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44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芯接长工艺
- 下一篇:一种联盟链的性能维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